文 图 周 勇
邂逅诗人周严礼,是在《中国作家》组织的一次颁奖会上。有幸与他同处一室,又有幸一同逃会去爬长城、去定陵和明皇蜡像馆,还因为租了辆破车赶场子一起似的,走马观花地看风景……就这样,当我在暮色中回到寓居的旅馆,周严礼已经搭公交去了北京。
那时候,与乡土诗人桂纯友,福建作家陈弘一起谈诗,当即就觉得严礼是位真诗人,一位把诗融进了他所挚爱的乡土的纯情诗人。一别五个月后,周严礼寄来了厚厚的一册诗集,让我为其写序。庆幸的是,我当了他诗集的第一位读者。
对爱的守望成了《桃花伞》一书的主旋律。“那把粉红的花伞让我爱/秋去冬来/总是在路口上静静等待。”那把桃花伞在等待什么呢,它引发了太多太多的联想:是雨季里的倾诉,他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爱之神在深情地呐喊,他写道:“请你用红里套黑的寒衣,裹走我烧焦的躯体”;是那位民办教师对亡妻的追念吧:“你的身影/一直在我的梦里徘徊。
读到这里,我禁不住起身,在那个桃花零落成泥的下午,走在临河公园的春色里,我的心里不断回唤着远山的跫音,仿佛有一种爱在悄悄传递,我明白,这份爱已达成跨越时空的超脱,那是诗人一颗博大而宽容的公心呀。他把爱演绎成了同情,他呼唤用爱来拥抱大地,奉献真诚。你听,“我深深地爱着你的活着/那是我依附你活着的肉体。”这是他对一片羽毛的倾诉。“谁家昨日辍学的孩子/显影在我的床畔”(《雨夜》)这是雨夜诗人的焦虑。“情/虽还是根/却难以吐诉对乡土深深的眷恋。”(《金秋之恋》)这是诗人面对金秋发下的誓言。“小蚂蚁/小蚂蚁/到家时请歌唱一声。”(《迷路的小蚂蚁》)这是诗人面对天地万象时彬彬有礼的虔诚与操持。我仿佛读到了纪伯伦的《浪之歌》: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想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而在严礼的诗里我同样读到纪伯伦似的空明与广博的爱心,这种爱,源于凌然万物之上的悲悯,源于穿梭于现实空茫里一次震醒,源于诗人高驾于心之外的超脱与质感,正如纪伯伦《雨之歌》里的咏叹: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而今,我在严礼的诗里找到了这样宏阔与婉丽的心脉。对寻常生活的理性思考显露着睿智与深沉。“我在疼痛中清醒/在理所当然的错乱中/看到了红色的锦绣。”(《疼痛的幸福》)对生理上的诗性阐释,把疼痛解读成了锦绣与华丽。严礼虽为医生,却并不操刀,但是我看到他感性诗句中的冷静思考。“花朵活着/把美丽献给生活/蜜蜂活着/把勤劳献给甜蜜/天空活着/把宽容献给大地。”(《活着》)始终谈楼的精辟与警策让人为之叫绝。这才是大气的诗,磅礴的诗。“这些形形色色的杯盘碗盏/这些人头马面/这些灯红酒绿。”(《如此晚宴》)透过惊醒的笔触,分明能感悟到诗人的严谨与批判锋芒。他向往崇高,厌弃声色犬马,他有着一颗凛然的公心与正直的头颅。对红尘里的衰朽,他怒其身、斥起色,表现了一个诗人鲜明的价值观与处事原则。对乡土万物的讴歌延展着悲悯的普世立场。
他写民工,“为了团圆的饭桌有酒有肉/不得不/不得不/挥泪告别依依不舍的一家老小。”他笔下的对乡村农民离家的无奈与凄凉可见于此,诗人选取了这位民工离家上车的一幕,写出他们对乡土文明的怅望,让人想起“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我想,眼里所关注的是如何展示他对乡村文明的守卫,对乡村情感的操持。“我去感恩一根稻草/我因树叶被风摘走而伤心。”《感恩稻草》里这样的句子,让我们能感受到诗人虔诚的情怀,他的乡土情结是浑然于泥土里的,也只有从田水里走出来的诗人,才能写出这种水灵灵的诗来。
对纯美自然的描画荡涤着天真的童心与幻想。“天晴了/云眼慢慢地睁开/雨泪在天边消失/只剩下一双明眸/在深邃的苍穹里闪动。”(《天晴了》)这一双明眸,是一个寻真的孩子天性的纯色,是梦幻的呓语,是诗心的枝丫。
“我只是你的身影/却爱得这样深。”(《影子之爱》)在诗里,我看到了一个安琪儿的身影,她把爱之箭带着,在寻觅爱慕的人儿,在播撒爱的幸福,在传送爱的真诚。
“一群孩子以绿叶做家家/在夕阳下等待田野里的妈妈/蝉鸣了就好奇地听蝉鸣/说妈妈曾经捉给的蝉/怎么鸣声这么美妙。”(《那个季节》)我们读到这样稚拙生动的画面,他能轻易地就虏获了我们心中那层柔软而美妙的爱恋与柔意。因为有一颗童心,才有敏感的诗情与想象;因为有了好奇,才有了解读的激情与雅致。他让人不由自主被打动,被牵引。
“在一个烁热的午间里/你的胴体被村娃的身影盖住/被露出的童手轻轻地捡起。”(《河石》)读来具体可感,仿佛是一颗心形的爱,温暖而润贴。
严礼的诗抛弃狭窄的技巧,而本意地去捕捉生活,它以诗的本真形式存在,正如诗人所说:心之所想而如流水般自然为之。我欣赏诗人的勇气,颇有陶渊明的诗格。真正的诗,取法自然;真正的诗,凌驾于万物而又深入大地,方称第一等真诗也。我愿把这顶桂冠授予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