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南 198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龙山县农车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
梁安南是四川省安岳县人,2003年12月开始在武警云南总队红河支队服役,期间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200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12月从部队转业到龙山县农车镇人民政府,现任农车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兼任农车镇王家棚村支部书记。
2013年春节前夕,梁安南与爱人在农车镇王家棚村举行了婚礼。为了爱情和家庭,转业后,他来到龙山县工作生活。2017年除夕,岳母突发疾病,梁安南骑上摩托车,将岳母与自己绑在一起,载着她去几公里外的乡卫生院输液打针。当时公路还未硬化,路面到处是乱石,途中还要涉水趟河。遇到不安全的地段,他下车背起岳母,趟过河沟,爬上陡坎,脚磨破皮,手碰出血,他没有说一声“疼”。2018年,岳母在湘雅医院做心脏手术,梁安南拿出6万元转业费给岳母治病。中途手术费不够,他又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2019年8月,岳母因病身体多处皮肤溃烂、出血流脓,梁安南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岳母换药、清洗伤口,然后再赶到15公里外的镇政府上班。下班后,他又立即回家给老人做饭。在他的细心照料下,岳母的病情很快好转,1个月后痊愈。
梁安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贤婿胜儿郎”的动人故事。
龙俊 198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州卫生计生考试中心职员
龙俊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小家,他认为孝顺老人就是作为儿女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2016年12月,龙俊的母亲突发脑出血,经过6个多小时抢救,人虽然救过来了,但也落下了后遗症,疾病缠身。2017年5月,龙俊的父亲因尿毒症去世,自此生活的重担一下全压在了他身上。
2018年,母亲病情突然加重,导致半身不遂,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龙俊向单位请了公休假,24小时陪护母亲,给母亲喂药喂饭、擦拭身子、更换尿不湿、跑上跑下办理医生交代的各种事项。尽管如此,医生还是告知龙俊,母亲的未来都将与病床为伴。龙俊只好遵医嘱把母亲接回家休养。母亲出院后,龙俊每天6点起床,为母亲准备好一天的生活所需,等姨妈到来才匆匆赶去上班。无论多忙多累,每天下班后,龙俊都会赶回家给母亲按摩。
2019年,龙俊结婚了,他把母亲一起接到新家。结婚后,龙俊的家庭非常和睦,妻子和他一起悉心照顾着母亲。在夫妻俩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母亲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龙俊说,他只是做了每个儿女该做的事,他要用实际行动当女儿的榜样,让女儿明白爱心与孝心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责任和品质。
向二成 198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古丈县委办干部
向二成于2015年3月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其间始终做到沉下身、坐得住,坚持吃住在村,每月驻村达20天以上,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驻村宿村,加班加点。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促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村里的大小事情,做到了既分工负责,又协作支持,事事有着落、有起色、有成效。
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为村民信得过、战斗力强、威信高、作风正派的好班子。全村开展了产业发展、村间道硬化、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厕所革命、路灯亮化等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他分别在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7年被县人民政府嘉奖;2018年被评为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县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被州驻村领导工作小组“记功”一次。
向二成的家庭氛围十分和谐,对上照顾年迈的老人,对下教育好儿女,是他除工作外的第二件大事。他不仅成为工作上的先进,也是家庭中的孝子和好父亲。他家于2018年被评为全州五好家庭,2021年被评为全省最美家庭,2022年3月被评为第十三届全省五好家庭,2022年5月被评为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
侯小玲 1986年8月出生,凤凰县林峰乡黄罗寨村村民
侯小玲是重庆市酉阳县人。在身患心脏病的情况下,她坚持照顾瘫痪婆婆10余年,用爱与奉献,诠释了孝义二字。
不辞辛苦,甘当最勤护理员。每天凌晨4点开始,她开启照顾婆婆模式。她熟练地把75岁的婆婆抱起,仔细地为她擦洗,120斤的老人在她的怀里像一个依赖母亲的婴儿。婆婆只能吃流质食物,她精心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把包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放在破壁机里打碎,煮成粥喂给婆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虽然瘫痪在床多年,没有滋生一颗褥疮,身体十分硬朗,精神状态极佳。
积极乐观,当好家庭融合剂。“婆婆年轻时吃了太多苦,我要让她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为了让婆婆保持精神上的愉悦,她每天陪护时都给婆婆讲笑话,逗老人开心。“虽然知道婆婆并不能回应我,但是每一天我都要逗她笑。”正是她这种遇到困难从不抱怨、总是保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让这个家庭在困难面前还能充满欢声笑语。“当地政府、街坊邻居知道我的事后,提供了很多帮助。我心怀感恩,这也是我坚持的动力之一。我会一如既往,为老人尽孝心,让她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侯小玲说。
康慧媛 1982年7月出生,泸溪县民族幼儿园教师
除每月按时送钱和生活用品回去之外,康慧媛每周末都会带孩子回去陪老人。为了老人的健康,她每年定期带父母去医院做全身体检,有病及时治疗。有一次母亲突发脑梗,她和丈夫连夜赶回家将母亲接到医院,每天在病床边陪护,精心照顾母亲的衣食起居,母亲很快就康复出院。
平日里,只要父母想吃点什么,康慧媛都会想尽办法买来。有天晚上,母亲说想吃红心猕猴桃,当晚她就和丈夫从村里开车到镇里的超市买回来。父亲喜欢吃桐叶糍粑,她就跟着婶婶学习包糍粑,让父亲品尝自己亲手做的美食。看到母亲喜欢猫,她特地买来两只猫让母亲喂养。母亲喜欢跳广场舞,她就买来大音箱并下载好母亲喜欢的音乐,让母亲每晚都能乐呵呵地和伙伴们一起在堂屋里跳广场舞。
康慧媛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4年,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幼儿和家长的喜爱。她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
康慧媛认为,只有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接受爱的熏陶,孩子们才能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
石珍姐 1980年6月出生,吉首市矮寨镇补点村村民
2017年以前,石珍姐一直在外务工,收入较为可观。2017年春节,石珍姐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石珍姐带母亲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肝癌晚期。因癌细胞扩散很快,在医院仅治疗两个多月,母亲就不幸去世了。
石珍姐还未完全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更遗憾的事情发生了。2018年6月10日,石珍姐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石珍姐和丈夫、妹妹在医院不分昼夜地照顾父亲4个月,花光了家中积蓄,治疗仍没有取得明显成效,父亲变成了植物人。石珍姐只能把父亲带回家照顾。
为了照顾父亲,石珍姐毅然辞去了收入可观的工作。4年多来,她日夜守护在父亲身边,每两个小时给父亲翻身,处理好排泄物,特别是在天气特别炎热和特别寒冷时,更要悉心照护。
邻居们都说,石珍姐为了照顾父亲放弃外出挣钱的机会,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石珍姐却说:“父亲养我小,我养他老,我们一家人始终不抛弃、不放弃。”
龙文君 198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吉首市吉凤街道龙凤社区居民
龙文君的孝道之举给邻里街坊做出了榜样。
这几年,龙文君的父母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父亲刚出院,母亲又病倒了。为了让母亲康复,她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喂药喂饭,端屎端尿,母亲的要求她都尽量满足。老人喜欢干净,龙文君每天用温水帮她擦洗身体,再把爽身粉涂上,防止生痱子。经过龙文君一个多月的悉心照顾,母亲身体好转,已经能自己出来走动。
父母年龄大了,没有经济来源,龙文君夫妻主动承担起老两口的经济支出。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她尽心尽力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关心体贴丈夫。家人的生日,她都记在心上,总会提前安排准备好;逢年过节,她都给家人备好礼物;天寒了,她早早为父母准备棉衣、棉被和保暖内衣。
龙文君说,赡养老人是应尽的义务,希望天下子女都能孝敬老人、尊敬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麻蓉 1989年3月出生,花垣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麻蓉既是一名检察官,又是一名军嫂。多年来,她孝敬父母,尽心支持丈夫工作,耐心教育孩子。她的家庭先后荣获“全县十佳爱国拥军家庭”“湖南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她也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获得湘西州“最美军嫂”提名奖、“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
她是父母的孝顺女。她对长辈常怀感恩,心系家中老人的衣食住行。每天下班后,她忙着热饭热菜、刷盘洗碗,家里有活抢着干,尽量让父母多休息。平时她总陪老人散步聊天,把每位老人生日记在心里,热情送上祝福。老人生病住院了,她就天天往医院跑,送饭、做护理。照顾家里几位老人她从不觉得累,外人看来都难以兼顾,而她自己总是说:“孝敬老人,那是应尽的义务,也是做子女的幸福。”
她是丈夫的贤内助。丈夫所在部队偏远,环境艰苦,工作也很繁忙,常感慨没有尽到对家庭的责任,对她深感愧疚。她却总宽慰丈夫,不让丈夫牵挂和担心。得益于她的坚强与坚守,丈夫安心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10多年,一直以来工作表现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及多次嘉奖。摸着闪闪的军功章,她总对丈夫说:“你守大家的国,我来照顾我们的家。”
石美颖 197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保靖县葫芦镇四十八湾村村委会副主任
不推不躲,勇挑家庭大梁。石美颖与龙珠坤夫妻两人主动挑起家庭重担,照顾双方父母,帮助兄长成家立业和照顾患有脑积水的姐姐,操持着两边家庭的大小事宜。
不惧不怕,姨妈姨父也是亲爸亲妈。姐姐病故后,石美颖夫妻主动担起照顾姐姐三个孩子的重担。为了更好的照顾姐姐的三个孩子和自己的两个女儿,丈夫龙珠坤远赴青海建筑工地务工,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不吵不闹,和谐包容做孩子榜样。石美颖教育孩子坚持的原则是——以身作则和诚心以待。生活中,石美颖孝敬老人,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和尊老;夫妻恩爱有加,让孩子们懂得相互关心和包容;石美颖担任村干部10余年,一直尽职尽责,多次得到葫芦镇党委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嘉奖,让孩子们懂得认真和拼搏;她还经常带着孩子们走访五保老人、关爱留守儿童,让孩子们懂得大爱无疆。
杨刚 198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永顺县机构编制事务中心主任
杨刚的岳父原本育有1男2女,2013年,31岁的儿子因意外触电不幸身亡,巨大的悲痛一瞬间冲垮了岳父。这一切,被作为女婿的杨刚看在眼里,他觉得只有把岳父母接来同住,才能以天伦之乐冲淡丧子之痛,也才能让体弱多病的岳父母安度晚年。于是他主动将岳父、岳母、侄儿、侄女4人接到县城8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来共同生活,担负起平时教育辅导侄子、侄女学习和照顾岳父、岳母的义务。
2021年10月,80岁的岳父因病下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时刻需要人照顾。杨刚没有退缩,继续扛起了照顾岳父的重任。他白天上班,下班回家后就帮岳父端饭喂药、洗澡擦身、清理大小便。为让岳父多呼吸新鲜空气,他特意买了辆轮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推老人到小区里玩耍。怕久坐会引发褥疮,他又买回气垫病床。多年来,杨刚没有出过一天远门,因担心老人生活起居,他走亲戚办事都一定在中午之前就赶回来。
除了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他还承担着家务活。杨刚的言行举止被孩子们看在眼里,上小学的儿子专门写了一篇作文讲述父亲的故事,逢人就说自己有一个非常孝顺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