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赐福
最近一段时间,脑海里不断浮现《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各种情节,这种状态一直在持续和发酵,让我思考着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亲情,关于人生(生活、工作、做人做事)种种……
关于爱情
小说里面爱情大多都是以悲剧收尾。少平和晓霞,少安和润叶和秀莲、金波和藏族姑娘、顾养民和郝红梅和金秀、武惠良和杜丽丽,甚至于润叶和向前、兰花和二流子满银、润生和红梅都有一层厚厚的悲剧色彩。莎士比亚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确如此,路遥从自身的感情经历和人生阅历上,从古已有之的门户观念和阶层立场上,他不相信这种跨阶层的爱情会存在,他也不允许这种类似“空想主义”的爱情或者完美主义的人存在,都被他一一扼杀,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同时这样,大家在扼腕叹息时才能更加深刻铭记这些故事情节。
网上的段子说:“百年一遇田润叶,千年一遇田晓霞,万年一遇贺秀莲。”是啊,润叶对爱情的忠贞和信仰,对别人的善良和关怀备至,和少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心仪却爱而不得,她也很痛苦……当得知向前车祸后锯断了双腿后,她及时出现在他身边,悉心照料、安慰鼓励、不离不弃,当青春年华耗尽,皱纹爬上眼角时,才能稍稍懂得了生活。晓霞,一个独立果敢、漂亮大方的女孩,看似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可爱。
“不要见怪、不要见外”,这是晓霞偷偷给少平送被子时留的纸条,这是对恋人的关心,既照顾到了少平的自尊、也体现了晓霞的细心。偷偷给失去身边老黑猫(似徐老的亲人一般的存在)的外公买下小黑猫,晓霞突然的离世对徐老的打击尤为巨大,因为外孙女最贴心、最关心他,这也能衬托出晓霞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和重量,对于晓霞,我始终认为路遥实在有点过于狠心。晓霞作为一名记者,敢登上省委书记的专机,因为她心系灾区;晓霞作为一名青年,她敢于跳进奔涌的洪流,义无反顾地去救小女孩而失去自己年仅26岁的生命,因为她心中有大爱。近乎完美的晓霞或许只存在于小说之中,她爱的炽热、爱的干脆,她是少平的人生导师,她和少平是知己、是恋人,尽管在二人两年之约到来的前三天她就意外离世了,尽管她不能如约而至了,尽管她年轻鲜活的生命永远的定格了,但是,她的激励精神永在,她的乐观、勇敢和美好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感动。
秀莲,这位勤劳而纯朴、美丽而善良的山西女子,她是少安得以依赖的温暖港湾,是为少安跌倒、前进,跌倒再前进提供着源源不断地动力源泉,她具备了农村妇女一切美好的特质,吃苦耐劳、孝顺老人、心疼自己男人,在家里最终告别恓惶,成为双水村首富时却积劳成疾,让人哀伤,让人为之动容,同时又不禁想到路遥对她也太不公平,但却又让秀莲的形象更加高大,更让人难忘,找老婆,秀莲是首屈一指的,难怪少安会一下就爱上这个山西婆姨,她,理应被爱。
都说眼前不止生活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爱情,属于什么?是诗?还是远方?抑或都不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慢慢忘记了爱情,关心的是房价,关心的是工资,关心的是职位高低,关心的是油盐酱醋茶,忘记了身边人其实如润叶、如晓霞、如秀莲,有诸般的好,相濡以沫,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关于友情
小说中描写的友情有很多,少安与润叶从小一起到东拉河里捡瓷片、一起光屁股玩耍长大;少平与金波从小共睡一张炕、上学共骑一辆自行车,分享各自酸甜苦辣的爱情;兰香与金秀生活上、学习上的互帮互助,一起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润叶和丽丽的心灵相通;少安和俊武的互相欣赏成了忘年交;少平和师父王世才建立了深厚的“地下感情”……
最难忘的友情我以为是少平和金波的这份哥儿情。男人,总是有几个铁杆哥们。小时候,金波就经常在物质上接济少平,高中时更是为少平莫须有的女朋友狠狠地教训了顾养民,到黄原时每次见面,金波都是先端来大半脸盆的白面片,加五六个荷包蛋让少平先饱餐一顿,看见少平后马上偷偷换上与兄弟显得同等地位的破衣服,整齐的头发故意抖弄得乱蓬蓬的……时刻照顾着自己兄弟那敏感自卑的心理和情绪,在金波不开口说自己那段没有开头就戛然而止的爱情伤痛时,少平也从来不主动问起,他不愿揭朋友内心深处的伤疤,“他们互相太了解了,任何细微的心理反应都瞒哄不了对方”。
在去青海之前,金波甚至都没有去看在省医学院上学的妹妹金秀,却到铜城挤在少平的床上和兄弟聊了一夜,“他们几乎通夜没合眼,从过去说到现在,从一个话题又转到另一个话题,一直兴奋地说到天明”,然后径直去了青海。晓霞不幸牺牲、少平在履行两年之约后,也是当晚找到好友金波,告诉了他和晓霞前前后后的一切,“两个男人为他们各自的不幸命运痛苦得彻夜未眠”,男人之间的感情,存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可以很粗犷,也可以细腻,可能在推杯换盏之间,也可能玩笑嬉骂之间,可以山崩海啸般猛烈,也可以耳鬓厮磨般柔情。人生知己好友屈指可数,都说一个过程是一个过程的朋友,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但是,真正的知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联系,随时出现,召之即来,患难与共,不需要条件,因为互相了解,互相懂得,互相珍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关于亲情
亲情,我以为集中可以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需要,一方面是责任感。这两个方面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你越被这个家庭需要,你身上的责任感就越重,两者呈正比。这种需要也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
整部小说,孙少安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个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可以十三岁就主动放弃优异的学业,帮助父亲一起来肩负起家里的重担,让弟弟妹妹安心上学,虽然少平上学那会吃的丙菜和“黑面馍”,但是起码有了到县城上高中的机会。少安十多年如一日地担起家里生活的重担,家里六口人外,还要帮助姐姐家拉扯两个小外甥,作为家里唯一的全劳力,千斤重担压在他肩上,这个二组的生产队长作为双水村强人之一,确实非比常人,他的毅力和坚强,他聪慧实干、纯朴勤劳,农民的优秀特质集中在他身上闪闪发光。
难怪当了公办教师的润叶一直念念不忘他诸多的好,想要托付终身;难怪秀莲看了一眼,就要死心塌地紧紧跟随(尽管少安诚实、详细地说明了家里的贫困状况,但是秀莲对他表示:“就是他讨吃要饭,她也愿意跟他去”)。所以说,上天是公平的,少安拥有了不要一分彩礼钱的秀莲,家里的光景在秀莲的全力帮衬下也慢慢地、曲折地变好了。
少安自始至终都不愿分家的,他从心里不愿抛下家里的重担,他抛不下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他惦记在县城上学的妹子,专程去看望兰香给50元钱,懂事的兰香硬是不要,坚强的少安在一个四处看不见的土圪崂里扑倒痛哭。
还有少安的兄弟少平,有一幕我也是印象深刻,少平给兰香的书信中写道:“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让妹妹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这是多么好的一位兄长,同为兄长,我自惭形秽。这大概就叫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吧。
关于人生
《平凡的世界》里面关于人生的启示有很多积极正能量的东西,遇到困难、直面困难、解决困难,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孙家一家人,老实勤劳的庄稼汉孙玉厚,无私付出的孙少安,自尊敏感、诚实好学、脚踏实地的孙少平,懂事上进、自强自立、漂亮大方的孙兰香,也有勤政为民、敢于变革、担当作为的田福军,敢爱敢恨、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贺秀莲……正面典型很多,小说里枚举的事例和描写也很多,对于我的影响很大,我也思考了很久,思来想去,对于往后余生有如下启迪:
关于人生:积极向上,珍惜当下,做一个有趣的人;
关于生活:健康阳光,知足常乐,不负韶华不负卿;
关于工作:珍惜岗位,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新局面;
关于做人:待人真诚,宽以待人,不论别人是与非;
关于做事:踏踏实实,事无巨细,让人满意和放心。
我很喜欢朴树《平凡之路》的一段歌词: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们来到这平凡的世界,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们拥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我们可以活得伟大、活出精彩。
加油吧,青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