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 帆 余江明 卢琼来 余 芳
7年前的秋天,《团结报》整版报道了古丈县普通教师鲁德权捐肾救妻的感人事迹,无数人被夫妻俩的深情和大爱所感动。
7年后的秋天,恰逢毛泽东同志为《团结报》题写报头七十周年,带着这份情缘,我们再次采访了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的夫妻俩。
满脸笑容的鲁德权与妻子谢根英站在家门口迎接我们,他俩的好气色和好状态如深秋暖阳,温暖了我们所有人。走进鲁德权的家,院子里各种绿色植物蓬勃茂盛,厨房里整齐划一地垒放着大小不等的柴火,家中角角落落一尘不染……“我干不了重活儿,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是老鲁在操持。”谢根英边招呼我们坐下边介绍,“做了手术后,老鲁的抵抗力不如从前了,天气一变就容易着凉感冒,我的内心很自责。”
“你别这么想,这么想不对。你是我的妻子,是孩子的母亲,有你在,这个家才完整。”今年66岁的鲁德权谈及当初捐肾的决定,依然那般坚定。“我特别感谢《团结报》,正是因为那篇报道让我们夫妻二人得到了很多帮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对我们相当关心,社会上很多好心人也给予我们慰问和捐赠。”鲁德权拿出当年报道他们的那期《团结报》,视如珍宝一般慢慢翻开,“其实我从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救自己的妻子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后来一想,如果通过媒体报道我和妻子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感情,传递正能量,让更多家庭和睦幸福,这就是极好的事情。”
“老鲁订《团结报》几十年了,每天都要看报,近期最关注的就是疫情防控。”谢根英接过话,“去年,我和老鲁特意跑到县政府大院,为古丈县疫情防控捐赠了2万元。 其中1万元是我攒的私房钱,都是平日里大家来看望我时送我的。”
“人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鲁德权看着报纸上他和妻子的那张大合影,真诚地说道,“我想,我们要继续保持乐观的心态,善待生命,热爱生活,就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对社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更多的人,才是对党和政府,对团结报社,对所有关心我们的人最好的回报。”
如今,鲁德权 每天傍晚带着乡亲邻里一起跳广场舞,和谢根英坚持锻炼身体。他说要好好保重身体,要兑现写在《团结报》上的那句承诺:今生,陪你一起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