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龙 莹
在吉首市河溪镇河溪社区,常年活跃着一支身穿“红马甲”的队伍。疫情防控,他们入户宣传、守卡执勤;抗洪抢险,他们帮助转移群众、搬运物资;抗旱期间,他们与乡亲们互帮互助、浇水灌溉……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是河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志愿服务队。
5年间,河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一支重要的力量,成为村(居)民信赖的队伍。不少群众自愿加入,成为志愿者。一粒红色的小种子,已在这里生根发芽。
“爱管闲事”的领路人
河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的发展壮大,领头雁张晓梅功不可没。
张晓梅既是河溪社区支部书记、居委主任,也是社区红十字工作站负责人。接触红十字工作前,张晓梅就自称“爱管闲事的人”,管的都是群众的困难事。
早年,因修建河溪电站水库,张晓梅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农田。她不等不靠,与丈夫南下广州务工。经过十余年艰苦奋斗,在广州购了房,一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
人在广州,张晓梅仍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眼见他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便时常自掏腰包几百、几千接济困难乡亲。见过世面的张晓梅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创立有市场、能发展的乡村产业,才能让群众有自我造血、劳动赚钱的平台。2010年,张晓梅和丈夫毅然回乡创业,希望能带领村民致富。
虽然积累不少从商经验,但乡村创业谈何容易。经过深思熟虑,张晓梅终于确立了方向和目标。2011年,她抓住吉首市发展茶叶产业的政策机遇,放开胆子成立了吉首市丰裕隆茶业专业合作社,一举租荒地1200多亩,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茶园基地建设开发时,她与河溪社区28户贫困户进行土地流转,当年就将土地租金送到他们手上,并为乡亲们提供众多就业岗位。茶园基地常年聘请劳务用工150人次,人均工资收入1.73万元。此后,不少外出打工的乡亲陆续返乡,进入茶园工作。
“如果说勤劳致富是我的梦想,那么奉献家乡、回报社会就是我的追求。”开发茶产业,让张晓梅这个爱管闲事的人找到了人生价值。此后她也将奉献精神一以贯之,投入到每一个工作角色中。
2017年,河溪社区换届选举,在父老乡亲的信任和支持下,张晓梅当选社区书记。2018年,州、市红十字会启动社区红十字服务平台构建工作,当年4月12日,吉首市第一个基层红十字工作站——河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成立,张晓梅成为负责人。
“博爱家园”传递博爱情怀
社区红十字工作站是一个新事物,张晓梅也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红十字志愿者救死扶伤、扶贫济困。工作该如何开展?“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成为河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的首次探索。在州红十字会指导支持下,2018年,河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被纳入全省18个“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点之一。
“博爱家园”是中国红十字会在城乡社区开展的非紧急状态下,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的人道公益项目。河溪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建设的重点是利用项目生计基金,采取委托帮扶形式,每年帮扶8户群众,实行逐年滚动帮扶。
同时,针对困难群体常年开展关爱行动,营造“社区互助”良好氛围;组织社区村(居)民开展应急演练,普及防灾减灾等知识,提高社区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社区还注重挖掘村(居)民在敬老孝老、扶贫帮困、爱心互助、创美丽社区等方面的先进典型,通过“大评选小奖励”活动,评选出25户家庭,在全社区营造良好的共创“博爱家园”氛围。
“红十字工作的特点就是,能够让普惠的阳光照到任何角落,弥补政策中的一些不足,所以非常受老百姓信赖。”通过近5年的探索,张晓梅对红十字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而红十字精神和志愿服务也逐渐在河溪社区深入人心,很多受惠群众化身志愿者加入到这支大爱队伍中。
河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现有注册志愿者30人,其中社区干部6人,村(居)民24人。“实际上,不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已超过150人。”张晓梅介绍。
居民石玉梅就是受益于“博爱家园”项目,并成了红十字的一员。她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家庭。丈夫因意外导致肢体残疾无法劳动,公公中风瘫痪、婆婆听力残疾,两个孩子都还在读书。生活的重担全压在石玉梅身上。因为要照顾家人,石玉梅只能在附近打零工,收入微薄。
去年,工作站为石玉梅向省红十字会申请了2000元补贴,今年洪灾又为石玉梅争取了食物、棉被等救灾物资。多次得到红十字的关怀,石玉梅积极加入红十字志愿工作,入户宣传各项政策,协助做好基层社会治理。
5年间,河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无偿献血和备灾救灾、应急救护、应急救援、防灾避险等各种红十字运动知识传播活动,累计救助群众1000人次。
“红马甲”活跃在基层
今年6月,洪水来袭。在忙碌救灾的各界人士中,“红马甲”志愿者如一点点星火,助燃了大家抗击洪水的昂扬斗志。
“穿上这件红马甲,就有一种使命感在心里。” 64岁的陈妹说。
河溪社区处于沱江和峒河交汇处,每年暴雨季节,洪灾泛滥。今年6月3日上午,降雨持续,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迅速集结,根据前期部署,在社区干部带领下,他们分散于各个低洼处帮忙搬运物资、接送行动不便老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
陈妹虽不是注册志愿者,但她主动申请了一件“红马甲”。这天,她穿着“红马甲”的身影一直忙碌在下街组,通知街坊撤离,在街道值守,防止有人返回家中发生危险。
胡平和父亲、弟弟一家人齐上阵,积极做好中街组的抗洪抢险。当天的洪水最深处已有3.5米,他们家出动了3只船,紧急救援乡亲们,帮助搬运物资。
杨欢是社区干部,也是红十字志愿者,每一次活动她不仅自己上阵参与,还会叫上老公协助。洪水来临,这对年轻的夫妻奔赴抗洪一线,杨欢组织群众安全转移,老公则出力帮助乡亲们搬运重物,上演了抗洪最美“夫妻档”。
当天,参与防汛救灾志愿者达60人,共转移526户2014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洪灾过后,工作站又及时入户核灾,为群众送去大米、食用油、棉被等生活急需品,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以前社区工作需要乡亲们协助的时候,大家觉得自己既不是社区干部,也不是党员,工作开展有些别扭。”张晓梅感叹,“现在不一样了,穿上‘红马甲’,他们就是红十字志愿者,积极性都非常高,群众认可度也很高。”
这些年,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越来越多地为河溪村(居)民所知晓,他们有的参加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有的主动要求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有的挽起袖子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而穿上“红马甲”成为志愿者为乡亲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则是社区很多人引以为傲的事。
国庆黄金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河溪社区的红十字志愿者们又积极有序行动起来,投入抗疫一线。他们协助医务工作者、社区干部进门入户,宣传动员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守好疫情防控卡点,筑牢辖区安全防线。
5年来,州红十字会以河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等基层红十字组织建设为契机,开启了基层红十字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探索,打造了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哪里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这些爱的使者,他们播撒大爱,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