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童光丽 图 石 健 方 荣
在永顺县芙蓉镇大桥旁,有一成片木质建筑群,其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宏伟壮观,名曰“老王村”。因尚未对外开放,其对外界来说,是一片神奇的存在。10月21日,我们慕名前往,探秘“老王村”。
推开吊脚楼红色牌匾下那扇古朴的雕花大门,在项目策划人肖自强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他用三十多年藏品精心构建的“穿越世界”。
——堂屋上空高低不一的横梁上,悬挂着一块块牌匾,上书“百代宏规”“宏图永壮”“手诏忠贤”“文德安之”“仁宅安居”“三星载福”等等,顿时蓬荜生辉。这些牌匾向我们一一走来,犹如旧时一个个家庭迎面而来,透露出浓浓的中国古典文化气息与家国情怀。
“这块匾的工艺已经失传。上面的三个字,与祥云、蝴蝶完美融合,寓意‘福到’。它是将瓷器打碎,筛出细粉,再将其颗粒与金粉、生漆调和,嵌入字中。”肖自强指着“传书兴”匾介绍。
——堂屋的地面上,摆放着各种老式木质家具,大件如桌椅板凳,小件如洗脸架,无不精雕细琢、精美雅致。
“这个六脚圆桌,桌子是圆的,十张凳子是圆弧形的,吃饭时一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寓意团团圆圆。”肖自强说,圆桌让吃饭有满满的仪式感。
——进入内室,镇宅之宝——五滴水牙床呈现在眼前。五滴水牙床层层叠叠,上面满是雕刻,床前一对仙鹤形香炉笔立,王家气派扑面而来。
“五滴水, 旧时只九五之尊家用,这上面雕着四季花草——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象征一年四季。中间雕石榴籽,象征多籽(子)多福,同籽(子)同心。”肖自强说,牙床是他从永顺县老司城收来的,是土司王用之物,如今价值百万。
一宅游完,“龙山的屋”与“永顺的家具”交相辉映,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这也是“老王村”一个明显的特征。
游览继续。年近花甲的肖自强,是土生土长的芙蓉镇人,原是永顺县新华书店在职员工,后来开过门店,卖过煤气,种过橘树,做过旅游,经历颇丰。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便醉心于土家族木质家具及房屋构件的收藏,不惜倾尽所有。
一组家具是他辛苦收蔵的代表。主柜是他下乡3次,最终用结婚的一套新式家具换来的;小柜是他花1000多元从一村民手中买来的;桌子是他卖掉家中的拖拉机换来的;配套的小凳子则一直未找到。五六年后的一天,他路过镇上一家古玩店时,正巧有人来送货,一看那用料、雕工和漆工,与家中的物件正好一对。于是,他花1700元将凳子买下,终于凑齐一套。“远看似花,近看是蝠,寓意十分好。”肖自强毫不掩饰对这张凳子的喜爱。
说话间,到了流水潺潺的小溪河。只见这里小桥流水,青石板铺路,古色古香的土家族传统民居散落两旁。如今,这里以小溪河为中心,形成了“一溪,三街 ,五桥,七楼,九巷”格局,还原了王村千年古镇水码头昔日生活场景。
“这房子的‘挑’比其他的大气,是从龙山坡脚原样移来的。”
“你看那主梁,是不是特别大?旧时主梁是一个家庭财富与生意大小的象征。这房子是民国时期龙山茶马古道上的大户民居,亦农亦商,外间作铺,后间是作坊,上面住人。”
“吊脚楼可以悬挑出去一间楼,有两米甚至三米,这是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无法做到的,是土家建筑的独到之处。”
……
肖自强边走边介绍,这里的每栋民居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到窗户都不雷同。只是,与先前参观的宅院不同,这些建筑目前只完成主体架构,室内尚是空白。由此可见,接下来的工程依然浩大。
拆建土家族传统民居,肖自强经验丰富,手下更是聚集了一拨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先下板壁,再下瓦,再下马头墙,最后放扇……边拆边编号,确保回来能还原。一栋老木房,大伙一天就能拆完。移回新建时,曾创下了120名工匠同时上工的纪录。
随着藏品的增多,肖自强决心下一盘更大的“棋”。“棋盘”就在芙蓉镇小溪河旁20亩的空地上。“棋子”就是他的藏品。他要用手上的土家族传统老建筑及门窗等房屋构件,古法建造一座土家山寨,还计划着让古法榨油等湘西古老生产技艺和土家族非遗项目进驻,让这里有“血”有“肉”,成为土家族文化的大观园。
2012年“老王村”项目立项并实施,肖自强开始“十年磨一剑”。十年来,他将心中的蓝图逐一变现,而让游客在这座土家文化的大观园里“慢游”,是他苦苦追求的最终目标。
这些年,肖自强没少经历磨难。一次,一名工人在拆房时受伤,仅治疗费就花去20万元;一次,运材途中出了意外,他赔偿了100万元;还有一次,一名工匠手指受伤,治疗反反复复,来回折腾了5年……
“即便如此,我从没想过放弃不做。因为我不做,土家族的这些老物件和建筑就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朴实的话语,让人对这位身材敦实、其貌不扬的土家汉子肃然起敬。
如今,相关方面在“老王村”已投资过亿元,项目一期主建筑、游客服务中心建成,正全力拉通至芙蓉镇瀑布的连接线。不久后,这里将与芙蓉镇瀑布连成一片。
“老王村”何时与游客见面?肖自强没有具体回答。但是,从这里“济南市(历下区)——湘西州(永顺县)东西部协作项目”的宣传展板,从那火热的建设场面,我们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它也许在今年,也许就在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