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浩
11月3日一早,村民施芳丽和二十余位苗族阿妹便穿上盛装,戴上头饰,前往飞虫寨山货集广场。她们今天要表演名为《嫁衣》的苗服走秀节目。
施芳丽是十八洞村实施精准扶贫之后,第一批返乡从事乡村旅游讲解员的年轻人。现在的她是十八洞精准坪广场的文化志愿者,主要负责推广十八洞村的苗族文化和茶文化。
为了《嫁衣》的表演,施芳丽从10月中旬便开始了排练。“为了不耽误正常的工作,我们都是白天上班,晚上排练。”施芳丽介绍说,“表演结束后,已经有五六位游客找我拍照留念。能将苗族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出去,我们感到非常幸福。”
为了《嫁衣》,十八洞主题邮局工作人员麻秀珍也忙前忙后。她自2016年开始在十八洞主题邮局工作,之后的每一年,她都积极参与十八洞村“11·3”周年活动。除了苗服走秀,麻秀珍和热爱表演的姐妹们一起,自编自导自演了《灯火里的中国》,在演出后得到观众们的好评。
湖北十堰的张彩芸是第一次来到十八洞村,看完所有节目,她说自己最喜欢的是《网红苗绣婆》。“通过这个节目,我不仅了解了十八洞村发展苗绣产业的故事,也感受到了苗族艺术的独特之美。”她一边展示着自己刚买的苗绣团扇和平板包,一边说,“非遗展区里好看的物件琳琅满目,我选择了兼备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产品。”
这场演出,集歌唱、舞蹈、情景剧、服装走秀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感怀党恩的主题鲜明,苗族文艺的特色突出,既丰富了“11·3”九周年活动,又传播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