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施雨润苗
11月3日一大早,78岁的杨金妹就带着跟自己年龄相仿的闺蜜团一行4人,从花垣县双龙镇上半坡村出发,拄着拐杖赶往她的娘家十八洞村。年轻人只需约半个小时的路程,几位老人走走停停花了2个多小时,路上还拒绝了不少邀请她们上车的年轻人。“天气好,我们慢慢走着舒服着呢!”
这天,是杨金妹娘家人的大日子,全村上下早在几天前就忙着备齐酒菜,好好招待附近村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朋友。
9年前的这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这里成为了“精准扶贫”首倡地。不仅村民拔了穷根,摘了穷帽,十八洞村更是成为中国精准扶贫的样板和典范。每年11月3日,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庆祝活动,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我就是从这栋房子里出嫁的,旁边是我叔叔家。出嫁时家里穷,嫁妆就是一床被子。”杨金妹指着不远处的都惹农家乐对几位姐妹说。几位老人就坐在屋檐下听杨金妹讲起十八洞从前的故事。
“大姑!怎么来了也不进屋?快进来坐。”
“你这屋里屋外都是客人,站都站不下了,我才懒得来挤嘞!”
“真的是忙晕了,今天有300多人在我们家订餐了,我们5点多起来忙到现在还没停过。”
“你忙你的,我要带几个姐妹到处转转,我就喜欢看你们忙,你们越忙我越爱看呢!”
“好嘞!你们几个慢慢逛,待会儿回来吃饭。”
看着侄子一家不仅把老房子换了新装,还把农家乐经营得热火朝天,杨金妹眼角的皱纹里满是藏不住的欢喜。她带着闺蜜们沿着干净的石板路在村里转悠,一边忙着介绍每一个地方的变化,一边和沿途遇到的亲戚朋友打招呼。
“这里原先都是泥巴路,下雨根本走不得,现在你看又平又干净。这里以前是厕所,过路都要快点跑,现在政府给修的厕所都和住的房子一样好嘞!你们走过去哪里还闻得到臭味呀。你们看,这家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喊她‘大姐’的那家。”杨金妹俨然成了闺蜜们的导游,乐此不疲地介绍着家乡的变化。
“以前逢年过节才回来,有好酒好菜都要等着大家到齐了才吃。现在是天天回来都跟过年一样,寨子里回来的人多了,越来越热闹了,我也越来越喜欢回娘家了。有生之年能看到家乡有这么大的变化,真是要感谢共产党啊!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要经常回来 。”杨金妹一边说一边领着姐妹们走向村口“感恩坪”,去欣赏乡亲们的歌舞表演。这样的热闹,她们肯定是不会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