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宏
从医近30年来,她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护航生命踏歌远行,谱写了一曲曲令人感奋的时代之歌。她就是吉首市第五小学医生姚松。
今年51岁的姚松,是吉首市矮寨镇人。1991年7月,姚松毕业于湘西州卫生学校,于第二年9月分配到矮寨镇中心小学从事学校医务工作;2003年9月,调入第五小学工作至今。
无论是在乡镇还是城区工作,姚松始终恪守“呵护生命健康,促进生命成长,厚植生命底色,擘画生命图景”服务信条,为学生们撑起了一片平安健康、岁月静好的爽朗晴空。姚松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然后乘车赶往学校搜集、整理各项资料。早读的铃声刚一响起,她就穿着白大褂、拿着记录表,辗转于各个楼层查看班级落实晨检情况,一个回合下来,经常累得呼吸都显困难、腿脚不听使唤。当学校老师学生生病抱恙时,她就是一剂最好的“止痛药”,她会细心根据病情开具管用的“处方单”。多年来,姚松守护学校师生生命健康、培育生命向善成长的初心却一直未曾改变。
孩子们在身体病痛或遇到突发状况受伤时,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在所难免。每遇这一境况时,姚松都会一边迅速判断病情、处理伤口,一边主动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谈心,引导孩子们积极勇敢地面对。“生病的孩子最需要关心。”这是她留在校园里最美妙的回音。课间,姚松会陪着孩子们一起笑,努力去开导有心事的学生,帮助化解产生矛盾的同学,她觉得与孩子们在一起是莫大的慰藉。
自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姚松时刻以临战的状态、科学的精神和无畏的担当,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之中。她每日跟进传达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动态,及时发布注意事项,并对重点人员进行地毯式的摸排走访,确保防控资料详实准确。2021年,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出现反弹趋势,姚松就利用假期在微信、企业微信等平台每日跟进传达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动态,提醒校师生注意防护,并及时对重点人员进行摸排。同年7月30日,我州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姚松一方面鼓舞大家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方面组织对全校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健康码和行程卡的摸排工作。对于两码异常的师生员工进行追踪管理,并做好登记,各项防疫工作在她与同事的组织下开展得井井有条。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该市新增光明小学核酸检测点,急需检测人员。8月6日,姚松和来自该市各校的校医共18人一起到光明小学志愿参加核酸检测工作。正值酷暑,高温灼热难挡,每天早上八点开始进行检测,到晚上十点结束,等收拾好东西回到家已接近晚上十二点。每天长达15个多小时的超负荷工作,她的双手充血起泡、汗水淋透衣裤、口罩勒出印痕,但她从没叫一声苦、道一声累,被汗水浸湿的衣服一整天都没干过,双手也被汗水浸得发白,更没有一丝退缩的念头,直至风险降低、检测工作结束。
50岁的姚松,是这次参加志愿检测行动中最年长的一位,已陆续奋战了三天。当问起姚松还能不能坚持时,她故作轻松地说道:“能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是件很荣幸的事,身边很多同事、朋友都在抗疫一线奋战,很多一线医护人员为了大家的安全一直坚守着,他们更辛苦,所以我随时待命,只要有需要我就一定坚持来。”
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席卷而来,点广面宽,形势相当严峻。校园防疫至关重要,作为专职校医,关键时刻,姚松再次走到了最前线。她深知身上肩负的责任与重担:“身为一名校医,我必须对学校里的每一位师生的健康负责。”为保障校园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姚松每天认真摸排全校师生健康码及行程码,整理各种数据并及时统计上报。在每天的体温检测中发现体温异常者,便立即按防控要求进行处理,并每天中午督促各班级午检。在整个疫情防控特护期里,她对学生家长进行了积极宣传教育。开始一些家长和学生表示不理解,在姚松与之不断的沟通后,家长也理解了学校的用心良苦,积极配合了学校的防控工作,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
周末、节假日、在大家享受假期带来的愉悦时,姚松仍然坚持着做疫情排查统计。尽管工作繁忙,但姚松医生不断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和各级各类文件学习,同时创造性开展工作。坚持每天都能第一时间为全校师生宣传防控知识,提供疫情最新数据和信息。特别是核酸检测点“搬进”校园后,工作量更大,每周都要对师生进行检测、统计、汇总、上报,常常忙得错过了食堂吃午饭的时间。今年春季开学以来,五小共计核酸检测近1万人次,差错率皆为0%。
大爱铺筑平安道,护航生命踏歌行。姚松先后获评“嘉奖”,“十佳师德标兵”、湘西州“卫生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还曾经被列为省教育厅“爱你·校园健康行”重点宣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