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龙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近年来,湘西自治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以更加积极的举措招引人才,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使用人才,以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人才,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为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湘西”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一、拓宽路子精准“引才”
突出重点领域,大力引进高端人才。认真编制急需紧缺人才招引目录,实施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公开引进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急需紧缺和特殊专业人才招聘改革,放宽人才引进门槛,将急需紧缺专业全日制本科生纳入人才引进范围,举办“‘湘’盼人才·‘西’望你来”长沙市专场招才引智活动。五年来,全州累计面向社会公开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839名,招引医卫、教育、农林等急需紧缺人才698名;支持州内龙头企业引进高技术创新创业团队6个、创业人才30人,遴选新进高层次人才、科研技术专家170人。
突出地方发展,提高比例招聘本土人才。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本土化、基层化和定向化,大胆选拔招聘既安心州内工作又接地气的本土人才。加大面向本县市、本州户籍人员公开招聘力度,积极探索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办法,提高对本土人才的招考比例,近年来,纳入公开招聘的岗位面向本州籍考生比例达60%,其中县市岗位面向州、县市籍考生接近80%。五年来,全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500多名,农村特岗教师482名。放宽“三支一扶”招募条件,扩大竞争力度,确保优中选优,全州累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557人。
突出基层乡镇,定向聘用专业人才。加大基层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招引力度,用活用好“三放宽一允许”招聘倾斜政策,县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执行放宽年龄、学历、专业、户籍等“三放宽一允许”政策。2019年以来,全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人员3504人,其中县乡事业单位招聘2397人。加强定向培养基层专业人才招聘力度,近三年来共聘用定向订单培训专业人员2172名,其中乡镇1638名。
二、筑牢底子精细“育才”
健全政策体系,厚植育才“新沃土”。制定湘西自治州“武陵人才”行动计划(2019-2023)、“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各类文件,在“专才”“高才”培育、农村乡土人才培养等31个人才工作领域里明确了倾斜政策;在招才引才上探索推行“三个一批”:创新方式灵活招录一批、搭建平台柔性引进一批、瞄准需求定向选育一批。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跑出育才“加速度”。深化职称评审“放管服”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指导州人民医院做好卫生高级职称自主评审。目前,全州专技人才总量达4.5万名,为建设现代化新湘西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
加强订单定向培养,做大育才“蓄水池”。实施全州“武陵人才计划”、“名师名医名匠”、“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工程,开展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农村特岗教师、农技特岗生及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三年来共定向培养专业人才2441名。评选表彰“武陵人才”。建立全州优秀人才库,收录10大类优秀人才2067名,明确42名州级领导联系对接。与11所国内名校签订人才发展合作协议,每年选派52名专家参训。
探索乡村“大师”培养,打造育才“新引擎”。立足乡村振兴,大力培养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新农人”和农村发展“领头雁”、乡村治理“好把式”。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开展农民职称评审。2017年以来,全州开展技能培训13万多人,职业技能鉴定1.38万人,开发高技能人才527名;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和乡村创业带头人1.33万名,培育优秀创新创业者3000多名;认定乡村工匠1045名。
三、搭好台子精确“用才”
畅通用才渠道,让人才成长发展有舞台。着力破解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认真实施“湘才乡连”万名专家服务乡村振兴实施计划、“湘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乡村实用人才评价服务机制,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技师、高级技师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到基层事业单位工作,支持县以下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离岗创业。
加强校地合作,让专家成果转化有展台。瞄准“三高四新”“三区两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大力集聚高精尖专家,使湘西成为创新资源聚集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地。成功申报州民族中医院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研究院和名医工作室,建成产业工作室、专家工作室40多个,示范推广湘西黄金茶、“高油酸”油菜、“富硒”猕猴桃等78万亩。深化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人才合作,150多名博士与州内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夯实创业基地,让创业人员创业有平台。全州建成12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湘西州创业者协会拥有成员3269 名。深入推进25个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乡镇建设,开办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民营示范企业789个,吸引317名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返乡创业。全州认定31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共吸纳大学生见习1305名,其中本科以上337名。
四、迈大步子精心“留才”
优化服务环境,让人才留得安心。按照“优化配置、合理流向、提高素质、规范管理”的原则,优化人员流动调配流程,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州、县市出台人才引进奖补政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先后吸引310名有志青年来湘西工作。落实基层人才待遇,按时为1.9万余名基层乡镇教育、卫生、农业等专技人员落实工作补贴、艰边津贴、教育卫生人才津贴等。
深化制度改革,让人才留得舒心。稳步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实施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动态调整岗位设置方案机制,规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内部等级晋升管理,优化在岗“三支一扶”人员管理服务,深化人力资源市场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人力资源市场领域诚信建设,提质升级武陵山片区(湘西)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健全评价体系,让人才留得顺心。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完善职称评审机制,组建州直单位高级职称评委会4个、中级评委会21个。积极开展社会人才公共评价,目前全州体制外获得职称或职业资格的专技人才总量已突破1.5万人。健全了各项考核激励机制。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期,只有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持续吸引更多人才汇聚湘西,才能释放创新创造潜能,为建设现代化新湘西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