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祥武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山县林业部门围绕林业生态建设,提升林业生态质量,取得辉煌成果,为龙山人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十年来,全县森林覆盖率从62.17%提升到70.65%;活立木蓄积量从748.92万立方米增加到882.7万立方米;公益林、生态林累计达123万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可得林业补偿资金近2000万元,其中林农受益1550余万元。
稳步推进林业项目建设。全县有油茶林22.2万亩,营造林8.35万亩,退化防护林修复1.5万亩,种草及改良草地0.2万亩。坚持生态惠民,培育壮大油茶、柑橘、“三木”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林药、林菌、林花、林蜂等林下经济,在油茶幼林套种黄精、土豆、花生、百合、黄豆等作物,扩宽林农增收渠道。同时,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突破口,打造优势品牌。2021年龙山油桐种植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为湖南省唯一获批项目。
全面推行林长制。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县级总林长的林长制委员会,全县设置857名林长,实现林地分级管理全覆盖。同时,全县共有护林员1715名,防火队员765名,执法人员139名,监管员422名,全部实行动态化管理。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县先后组织申报自然保护区6个,总面积达41万多亩,形成多种多样的独特生态小环境。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29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二级63种。
积极布局全域旅游。该县打造了万宝山澧水资源、响水洞樱花公园、八面山桃花源等网红打卡地。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县林业局先后提供优质苗木如红豆杉、水杉、楠木、桂花等9000多万株,折合资金近亿元,为巩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针对保护地多头管理的情况,该县将现有管理单位职能进行整合,明确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机构组成、运作机制,赋予管理机构法定的管理职责和行政执法权,建立综合执法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法律责任和职责边界,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
坚持抓好森林防火。构建三级森林防火责任体系,确保森林防火无死角。成立县级森林防火中心,各乡镇街道、林场、自然保护区均成立森林防火应急救援队伍。积极推广森林防火码,完成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重点林区的防火二维码标牌建设,实行进出山扫码,十年来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该县林业部门在皇仓坪公园、太平山景区全面实施打孔注药,有选择性地重点保护一批古树、大树和风景树。每年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投入资金约200万元,有效降低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