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11月08日

阑尾不是可有可无

在很多人看来,阑尾似乎很“鸡肋”,没什么用处,甚至认为它是一个“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突然疼起来。就连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也认为,阑尾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个退化器官:在远古时期,祖先们需要长长的盲肠来消化树叶等粗纤维食物,随着食物变得精细化,部分盲肠渐渐退化成阑尾,变得可有可无,未来甚至会随进化而消失。不过,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阑尾并非一无是处。

阑尾是一条细长而弯曲的管囊,一端开口在盲肠上,另一端是封闭的,呈扭曲状,形似蚯蚓,因此又被称为“蚓突”。虽然是肠道的一部分,但与大肠、小肠的“川流不息”不同,通常情况下,阑尾几乎不会被食物残渣“到访”。尽管有些“边缘化”,但阑尾却蕴含着强大的能力。

免疫调节作用。阑尾黏膜和黏膜下层含有淋巴组织,对抵御病菌有一定的作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这些淋巴组织出生后就有,12~20岁达到高峰,30岁时明显减少,60岁左右便会消失。儿童时期,人的肠道功能比较弱,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侵袭,此时阑尾的淋巴组织就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作用。

菌群调节作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沃尔特伊莉莎医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学专家加布里埃尔·贝尔茨发现,阑尾中的淋巴细胞能帮助其储备有益菌群,这对维持人体内菌群平衡至关重要。如果说肠胃中的有益菌群是“前线部队”,那么阑尾的有益菌群就是“后备军”。当“前线部队”因与病菌等战斗而大量减员时,“后备军”就会出动增援,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临床数据显示,很多切除阑尾的病人,不仅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会增加,肠道免疫力也有所下降,会间断性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种种消化不良症状。

阑尾开口狭小,还是条“死胡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条“胡同”会越来越狭窄。这一结构特征,致使阑尾容易发生阻塞。当消化不良或肠道蠕动功能差时,食物残渣无法快速排出肠道。这些无处可去的残渣若走了“岔路”,误入阑尾,就会摩擦其黏膜,造成机械刺激,引发炎症。细菌甚至会从破损的黏膜处侵入血管,导致全身感染,造成高热、寒战等症状。发生阻塞后,阑尾黏膜便会分泌黏液,聚积后使管腔内压力上升,妨碍血液循环,使炎症加剧。阑尾组织疏松,一旦感染很容易出现穿孔,继而导致脓肿甚至肠瘘,威胁生命。除了食物残渣,粪石甚至寄生虫(比如蛔虫等)也有可能进入阑尾,诱发炎症。其中,粪石是由于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太久,水分被吸干,变成了干燥、坚硬的粪块,对阑尾的危害最大。

由于阑尾位置差异较大,毗邻关系各异,故阑尾发炎时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这给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复杂性。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要当心阑尾炎。第一,转移性右下腹痛是辨别阑尾炎的关键。通常一部分患者先感到心窝或脐周隐痛,再逐渐加重,一段时间(几小时甚至一天)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可能会有阵发性加剧。第二,有“麦氏点压痛”。右髂骨上边缘到肚脐连线的外1/3处有个“麦氏点”(又称阑尾点),按压它感到很硬,腹痛加重,则可能是阑尾炎。第三,同时出现胃肠道和全身症状,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变现,弯腰屈膝侧卧姿势有助缓解的,更应该警惕。

要想预防阑尾炎发作,应忌暴饮暴食,忌吃辛辣食物;饭后别做快跑、跳跃等剧烈运动;保持心情愉快,注意腹部保暖等。

(文徐文婷 绘图马宏亮 )

--> 2022-11-08 1 1 团结报 c100188.html 1 阑尾不是可有可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