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辉
代号“李远东”的那个人,是我的父亲。
李远东是父亲刚参加革命进行地下斗争的代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后来南下,乃至离开人世,父亲一直沿用李远东这个名字。可以说,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他奉献了包括姓名在内的一切。
1
父亲原名睢森,1921年2月出生在河北省滦县睢新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祖母靠打短工将父亲抚养成人。
在那苦难深重的岁月里,父亲与广大的劳苦大众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父亲16岁时遭遇盗匪绑票,盗匪将父亲绑架到山洞里,祖母只好以土地作押,以五分高利贷挪借伪币300元“赎票”,几乎倾家荡产。父亲小小年纪就饱尝生活的艰辛。
1940年至1941年,睢新庄开辟了抗日根据地,父亲与地方的抗日武装人员有了密切来往,开始做征粮征税等勤务。
1942年春,正是日本侵略者“五次治强”大扫荡,到处围庄抓人、屠杀毒打中国人,对我广大百姓百般摧残,遭受其吊打、押杠子、灌凉水的人无法计数,青壮年更是不易幸免。父亲就遭到过日本鬼子的毒打,脖子上、后背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这更激发了父亲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1942年末,父亲经过与睢新庄地下干部的接触和谈话,知道共产党是为天下穷人翻身解放,让天下穷人都过上好日子的政党。多次接触下来,父亲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教育,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第二年春,父亲便投入到烽火连天的抗日武装地下斗争中。
由于父亲是领头的,日子鬼子知道后要在睢新庄一带捉拿他。为有利于带领庄里人开展抗日武装地下斗争,逃避日本鬼子的捉拿,父亲从这个时候便隐姓埋名,化名“李远东”。
1944年4月,父亲经过邻村何家庄何际友同志的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道路。
参加革命工作后,父亲在睢新庄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民兵教导员和民兵中队长,他积极宣讲抗日武装斗争,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带领民兵、劳苦大众开展地下武装斗争和禁赌禁毒运动、减租减息斗争,号召劳苦大众拿起武器抗击日寇,建立农村武装抗日政权,成立了农会和妇女抗日会等群众团体。
1944年6月,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军民的抗战情绪日益高涨。一天夜里10点多钟,父亲带着16人的民兵队伍出发了,他们巧妙化妆走小道将武器弹药和粮食运送到了抗日前线,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为此,父亲还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通报表扬。
2
在中国革命史上,“干部南下”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行动,由此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南下干部”。
1949年5月,父亲响应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背上行装扛起枪,随军一路向南方挺进。
部队到达湖南省常德地区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主要是进行“解放军入城守则”和针对南方的民俗、环境等方面的纪律教育。
6月下旬,部队继续向南前进。父亲与众多战友坚持行军,他们的衣服整天被汗水浸得湿漉漉的,不少战友长了痱子,又痒又痛。这期间,卫生队的医护人员也特别辛苦,除了完成行军任务外,还要救护、治疗伤病员。
在行军途中,父亲亲眼目睹了广大解放区老百姓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也见证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溃败时对老百姓的欺压、掠夺,以及将铁路、公路、桥梁肆意破坏的惨状。
7月上旬,父亲随部队到达湖南省大庸县近郊。大庸是此行的目的地。此时上级命令部队就地休息,并令全体指战员换上崭新的军装,整理好军容风纪,准备入城。中午时分,部队按序列整齐地向城中心开进。后来,在教导员的指挥下,在司号员吹响的雄壮军号声中,部队通过城中心街道。大庸县数千名群众举着旗帜,拉着横幅、标语,站在大街两旁,欢迎南下的解放军入城。
按照上级的安排,父亲被分配到大庸县公安局工作,先后任侦察股长、秘书股长、副局长、局长等。1955年8月,父亲任大庸县检察院检察长;1956年5月,任大庸县人民委员会副书记。
这期间,父亲工作繁忙,巩固基层政权、清匪剿匪,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镇压反革命,恢复国民经济秩序,让老百姓安家乐业,经常夜深时才回到家里休息。
记得1960年5月11日上午8点左右,大庸县城郊公社解放大队刘家坡食堂66个土家族兄弟在食堂吃早饭后不到半个小时,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呕吐、头晕、乏力、发烧、腹痛、脸色苍白、躁动不安等症状。
大庸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升栋接到电话后,立即派通信员通知县委办主任李承斌,并及时向父亲及其他县委领导通报了情况。而据大庸县人民医院院长喻光浩报告,这是一起因就餐人员吃了被砒霜污染的食物而引发的恶性中毒事件。
李承斌按照父亲的指示,当机立断采取急救措施,并迅速将情况上报湘西自治州州委。同时,调来一辆解放牌汽车,接送病人去医院,从各机关单位抽调几十名同志成立紧急抢救办公室。
时任湘西自治州委第一书记齐寿良等州领导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立即成立了州委抢救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常德专署运来了1000支特效药品二硫基丙醇和两箱葡萄糖盐水,州委将最好的医生和药品也调来了。长沙市医药批发商店派出人员,带着药品和慰问信颠簸了一个通宵到达大庸县。
当天夜里,大庸县委第一书记王长生跟着医生诊断,作为县委副书记的父亲则跟着护士注射,县委办主任李承斌不时向上级党委报告进展情况,一直忙到天亮。从各机关单位抽调的几十名同志也是通宵奋战。
当时,尽管处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父亲与其他几名主要领导还是决定给中毒病人提高伙食供应标准,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营养。大庸县机关团体、厂矿、学校和街道居民听到66名土家族兄弟饮食中毒的消息后,送来了被子、食品等物品。
经过紧张的治疗,16名重病人和其余轻危病人转危为安。齐寿良、王长生和父亲等又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医务人员齐心协力,让抢救工作取得彻底胜利。
在抢救过程中,父亲和许多领导干部三番五次逐个探望病人,日夜守候在病房。经过72小时的全力抢救,66名中毒的土家族兄弟全部治愈出院。
1963年5月,父亲调入湘西自治州检察院任副检察长。1967年1月至1969年5月,父亲被打成“叛徒”和“走资派”,蒙冤受辱。在那特殊的年代,父亲始终相信党组织和广大群众,以一个革命者宽广的胸怀和顽强的毅力,度过了那段不平常的艰难岁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