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11月11日

消水坨,那份乐!

本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玉 周名猛

消水坨,是凤凰县吉信镇高塘村的一个自然寨,位于两头羊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全寨(4组)80几户360多人,世代生活在消水坨水库边。她的那份乐,源于管水治水、集体分鱼的热闹场面。

11月9日,时隔30年,记者再次踏入这方土地。秋冬时节,尽管满目皆黄,却清晰可辨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比以前更好了。进村的方式已然不同,徒步变成了车入,村容村貌颠覆了记者曾经的记忆。

水库边,寨子下方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路边安装了仿古护栏,日渐枯黄的一排排柳树叶依然低垂含笑,各种健身器材静静地立在那儿。库尾,水落石出时节,迂回的游步长廊、篮球场、休憩凉亭等凌空而立,让你看得明明白白。水库蓄水时,这里就是一个水上运动场、观景台。

依托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政策,消水坨已“明眸闪亮”。然而,更为亮眼的是消水坨的“治水经”及由此带来的那份乐趣。

消水坨水库库容量近41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652米,是一座小2型水库,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今年大旱,尽管水位大大下降,最深处依然有近2米的蓄水深度。为把这座水库管好用好,使之造福于民,村里水库管理员吴金合说:“组上可是想了一些办法的。”

除国家对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投入外,2015年,4组村民按户自筹资金、义务投劳对水库进行了“堵漏”。蓄水后,组里在2016年、2019年,以每户集资200元、500元的标准购买鱼苗放入水库。2018年进行了第一次集体捕鱼,按户均分,每户分得5公斤多,剩下的拿到市场上去卖。今年天气干旱,计划明年进行第二次集体捕鱼。

吴金合介绍,组里在水库放入青、草、雄、鲢、鲫、鲤等各类鱼种,实行专人看管,严禁毒、炸、网等不法行为。对于鱼类,他们不喂饵料,由鱼儿在水里自然生长。正是这种优质的生态鱼,引得吉首、凤凰等地的钓鱼爱好者纷纷来此垂钓。对于钓鱼行为,当地实行有偿服务,每人每次100元包干。去年,仅此一项就收入1万多元,除去30%的2名管理人员的服务费外,其余的归入组集体经济。

记者现场粗略地算了一下账,以这种模式筹集集体经济,确实经不起投入产出的深度分析。对此,已是83岁高龄、高塘村老党员、原大塘村村主任吴合福心里有“一本经”。“筹资放鱼、集体分鱼,尽管现在没有什么收益,但我们图的是分鱼时的那份乐趣。”

春节前,寨子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捕鱼时,全寨人相约来到水库边,形成一个热闹的大场面。下水的、搬鱼的、过秤的、放鞭炮的、一边眯眼笑的,信手抓来即是种种幸福的表情,和着水里、岸上的各种吆喝声,相互交织,经久地回荡在水库、寨子上空。吴合福说,这种方式就是“好玩”,可凝聚人心,促进邻里和睦、敬老尊贤,那才是消水坨的治水“秘诀”。

祝福消水坨,延续那份乐。

--> 2022-11-11 1 1 团结报 c100358.html 1 消水坨,那份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