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11月12日

回不去的青春栖息地

刘义彬

上面是白色天花板,天花板上是天空,或白或灰或蓝。下面是水磨石地板,地板下面还有两层楼,二楼无人居住,一楼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单身男住户,交流不多。

前面是阳台,视野极好,因为房子位于沱江镇东边一面叫喜鹊坡的高坡上,可揽尽凤凰古城全貌。阳台的前面,如果略去几排低矮的房子,便是清澈的沱江河,便是古城密密的青瓦老建筑,便是连绵的南华山,一波一波青黛色的山岚一直铺陈到视野的尽头,与天边的云彩相接。

房子后面常年阴凉,多的是各色稠密的树木,是陡峭的山坡,是时有时无的雨声、蝉声、蟋蟀声——如果在夏秋。

这么空荡荡带厨卫的三室一厅,属于一个年轻的单身汉,一个出生在长沙,求学到湘潭,刚刚分配到湘西凤凰县税务局工作的毕业学生。属于我。

九年时光,我的想起来有些发黄的青春,就栖息在被我称为“暮云居”的这套房子里。

开始的时候没有床,东边宽大的卧室里空空荡荡,从这个屋角走向对面屋角,畅通无阻,不像后来堆满了各式家具。卧室外的客厅里,水磨石地板光可鉴人,空空如也,只有头上一台大吊扇呼呼地吹着,风像满溢的水,不停地向四角散漫。没有后来的皮沙发和茶几,没有书桌,也没有后来书桌上堆满了的各式文学书籍。

只有一架木柜。一架古旧的被饥饿的老鼠啃得凹凸不平的古式雕花实木柜,立在靠南的书房里。木柜虽有些破旧,但式样美观,木质结实,我一直舍不得丢,后来上中下三层都驮满了陆续买回来的书。书虽然重,但木柜结结实实地驮着,毫不费力。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伏案疾书,旧木柜就立在我身后,深沉地看着我的影子。只有它是这房子里最老的主人。

当我将钥匙插进锁孔斜扭着开门时,那“吱吱咯咯”的声音使我觉得像有回声从屋子里传出来。打开门,走遍客厅、卧室、书房、储物间、厨房、厕所,像走在宽阔的水泥大街上一样畅行无碍,让我心里有些欣喜的同时,隐隐透出一种空洞的冷冷的感觉。那是我刚刚参加工作分配新房后,第一次走进这套房子。

我走进这套房子,用拖把将地板拖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地板上盘腿坐下来,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加晚上的时间,开始安静地回忆,默想一些过去的人和事情。想要如何在这里把日子过得不再窝囊一些,如何把那个人慢慢地从心上抹去,开始一场新的生活,开始一场能让我自己满意的人生。

很快,好像荧幕上闪过的快镜头,很多事情都还没来得及,三十多年的时光就飞过头顶了。

我最喜欢夜晚和黄昏。

对我和房子来说,白天,互相都是陌生的。上班的时间一到,我就要独个儿走出房子,到我心最陌生的地方忙碌,到大街小巷或周围的乡镇去奔波,去收税。我还没有找到另一种可以完全自我的生存方法,我当时就知道,在退休之前,这辈子可能都是难以找到的。

只有夜晚和黄昏,才完全是我自己的。

灯下的时光,有书,有音乐,有我满屋子纷飞的思绪,一切都是纯而美的。熄了灯的夜晚,有天空深处无语的星星,有窗外知情的月亮,即使什么也没有,我还拥有一个完整的我。在这个时候,我可以自言自语,我可以在心里低声歌吟,我也可以长久地沉默,在自己思想的旷野里自由地徜徉。

因为云的缘故,太阳并不总是圆的,这正如我的梦并不总是完整的一样。黄昏的时候,阳台正好可以完整地沐浴到夕阳,没有人没有事催我的时候,我可以搬一张大竹椅子,懒懒地坐在那儿,将腿搁在铁栏杆上,看一抹两抹红云,缠绕着已沉入半边脑袋了的夕阳。红云是最多的,但有时候也有蓝色的云,将太阳遮去一半。剩下的那一半残缺的夕阳,对比来看就更加红彤彤的,很美,很鲜,和儿时的春天在故乡家门前见到的一模一样,又像小时候独自在山林中摘回的沾满露水的映山红的颜色。我特别记得那夕阳。这也是我之所以将房子取名为“暮云居”的缘由。

靠房子的北边是一条下坡的柏油马路。黄昏的时候,偶尔会有哒哒哒高跟鞋的声音传来,然后就有一个曼妙身材的女人从屋角出现,走进我的视野,走进远处路边大树下淡淡的暮色中。这时我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便会想起过去的某人,会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但很快又会转过头来,哦,不是!不是……

从1988年开始,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就生活在凤凰县税务局给我分配的这套房子里。

我在这里忘形地工作,慢慢地将原来的那个人放到心底,长成伤疤,结成痂,又年复一年地看着它逐渐从心底脱落。我重新开始恋爱,两年后找到我一生的伴侣,再过三年后结了婚,再过两年后生下我们可爱的儿子,慢慢地让这房子里的烟火气息越来越浓,欢声笑语越来越响亮。

我在这里疯狂地读书和开展我的业余文学创作,有两年多时间,为了创作和编书,我经常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从1988年开始,从《团结报》副刊起步,我不断有诗歌、散文、散文诗在《湖南日报》《湖南文学》《散文》《散文选刊》《青年文摘》等全国和省市级数十家报刊发表,先后出版个人散文诗集2本,主编并公开出版了《中国当代校园散文诗选》《跨世纪散文诗丛》《再回首文丛》等散文诗集、散文集30多种,于1994年被吸收入湖南省作家协会,并于同年被调到湘西州委宣传部负责一份综合性内刊的全面工作。

直到1997年,我和爱人将我们的家迁移到吉首,我在这套房子里整整度过了九年最发奋、最拼搏的青春时光。

之后的二十多年,我先后在吉首、湘潭、长沙又换了七八个住处,有单位分配的,有租住的,有购买的,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适,但再没有哪一处承载过我如此多彩而难忘的青春岁月和人生经历,没有哪一处在我的记忆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美好和感怀。

后来有多次做梦我又回到过这套房子里,那种留恋和难舍的感觉,就如同有一次睡梦中我闻到的已成年儿子婴儿时代身上的乳香,亲切、温馨而又伤怀。

早几年有一次回凤凰的时候,我经过喜鹊坡,看见我们的那栋宿舍楼还在,但已显得有些破败。想去那套房子看看,却有些莫名的心怯,终究没有再进去过。

我在想,一个人年轻时候所经历的人和物,无论如何地珍惜都不为过。因为这些回不去的记忆里,有些美好和感动,有些绚丽的光亮和色彩,或许,当时是感知不到的。

--> 2022-11-12 1 1 团结报 c100419.html 1 回不去的青春栖息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