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11月12日

天桥山上的古树

徐助全

放眼望去,数百里都能看到这棵树的影子。顺着弯曲的小径向着它的方向攀行,气喘不匀,且走且回望高峰。不觉间,竟然到了,心里一喜,这棵倔强而孤独的树,赫然挺立于悬崖之巅的岩壁上,若一巨手直插云霄,离天咫尺,仿佛在述说着什么。

这棵树就是生长在泸溪军亭界风景区内的银杏树,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树龄,屹立在海拔770多米的天桥山上,不少游客专奔它而来。

与树亲近,仔细端倪,古树遒劲挺拔,虬根盘结,枝繁叶茂,需要四五个男子汉才能合围上。摩挲着树皮,手突然有种陡生粗糙感,树皮炸裂,褶皱斑驳,蛀了不少的小洞,成群的小蚂蚁在树上跑来跑去,或许是寻找食物,又像在捉迷藏;几只鸟儿在树上歇息,欢鸣打抖声惊破山谷静谧。古树为小精灵们提供了最宜的庇护,为善男信女们遮风挡雨,深受百姓虔诚膜拜,四周挂满了红绸红布,随山风摇曳。

在山旮旯儿“泡”大的孩子,习惯于山里的风景,树是大山的衣裳,上山捡柴砍过树,也种过树,但对银杏树略为罕见。初识银杏树,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寨上在外工作的同族叔叔引进来的,他说银杏是珍贵树,栽在院落大门口,因居家时间少,也没人打理。树并不气馁,不骄不躁,不卑不亢,顺应天道,长势甚好,不到四五年就长有碗口粗,一到秋天,披上金色,风一吹,满地金黄,果落一地。拾果者不少,听说用途可大,补血养肾,美容益颜。更值得炫耀的是,银杏有一定的疗效功能。

数十年前,至亲遽然患重疾,幸有民间草医偏方:服银杏,调理即可。不久,药物显效,根除恶疾,抵抗力大增,妙手回春,算一个佐证吧。后来,在百度中找到依据,《本草纲目》记载“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等功效。

母亲在世时,患高血压、脑血栓,去大医院也看过。可她信奉草药秘方,服过一段时间的银杏,一日三次,服药一个半月,病情得到了一定缓解。母亲说,有小毛病时吃最好的,等患了大毛病再吃,晚了,吃不好的。她还说,人到了瓜熟蒂落时再好的药都不起作用。生命到了时限,母亲最终还是走了,她没有一点痛苦,凸显母亲一生的真、善、美和她的温顺。

从此,我对银杏树有了好感与亲近。特别是邂逅天桥山这棵走过了2000多年风雨的古树,我只想拥它入怀,倾听它经历过多少刀砍斧劈,火烧雷击的肆虐,寒霜洗涤,雪野覆盖……最终反而超越了苦难,青春焕发。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工作的囯有企业州洗溪磷矿距天桥山不远,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休闲时,三五结帮的年轻人常去天桥山上享景看树。我第一次邂逅这棵古树而情怯,怀有一种敬畏。我也渴望像它一样,长成大树,有所作为。我甚至爱屋及乌地在它周围采挖了几株小草,用玻璃杯子养在书桌上,陪伴我,启迪我。

生活不可能一路平坦,坎坷曲折在所难免。每当文字枯燥,行笔难涩时,我就会走进大自然,打开心扉,放眼大地,走到这棵庞大的树底下,仿佛一个巨人的隐喻,聆听到了大树脉搏跳动的声音,想必那是大树张扬着生命的激情。于是,压抑、胸闷的一切不良情绪,统统被“躺平”归“零”。

青春几何?人生岂能不老。岁月一晃,我亦年过半百。一个秋日的上午,我又来到了这棵苍老而青春勃发的古树下,干旱漫延日久,四周草木枯竭,唯有石壁上的它依然苍劲郁葱。树脚上不见一丝土壤,狭窄逼仄的岩壁上,将根脉向岩石“扎”进,根越往黑暗深层,越是滋润根的沃土,根扎得越深广,吸吮的营养越丰富,却越能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放弃,意味着死亡。于是,它与岩石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千年的古树活着,活在沅江大河岸上。俯瞰山下,蜿蜒盘旋的沅江,犹如一条巨龙东去,环观群峰,山势陡峭,森林茂密。站在一帧风景如画的银杏树下,阳光穿过稠密树叶的缝隙,恍若带我穿越千年,与它相恋,勾勒出我对它的遐想:这古树啊,宛若一个时间的老人,缄默、隐忍,背地里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风雨的剥蚀,苦涩的疼痛。这种锉痛是锤炼生命的刻刀 ,直抵心脉。母亲河,文化河,“国树”之树,老且弥坚,仿佛在喻言华夏大地,生息繁衍,国昌民盛,山河永固。秋风起兮明月夜,秉守初心,元气满满。

又想起圣人王维有诗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洞云里,去做人间雨。仿佛又站在一颗银杏树下,忘我地赞叹,赞叹那一树的苍劲隽永,清奇风骨,吐气若兰,熏沐了我的心……

--> 2022-11-12 1 1 团结报 c100420.html 1 天桥山上的古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