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浩
来到泸溪县浦市古镇,湘西版画院值得一去。
11月11日,第一次见到版画师杜小全时,他正在用心雕刻版画作品。
今年40岁的杜小全是湖北省广水市人,2006年毕业后,先后到深圳、北京等地工作。2016年冬天,受湘西版画院创办人朱健翔所邀,来到千年古镇浦市从事版画创作,开始了他在浦市古镇近7年的版画创作。
浦市的版画制作历史始于明清,其中年画是主要品种之一。鼎盛时期,在浦市印制年画的作坊就有十几家之多。浦市年画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延续传统工艺、内容和风格,又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并运用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诸如《五子夺魁》《喜报三元》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年画作品。
在浦市,版画的应用场景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作为“门神”的秦叔宝、尉迟恭、钟馗等年画。而在版画院里,山水风物、花鸟鱼虫,各式版画琳琅满目。他们不时跃上窗棂,或在庭院中露出头来,惟妙惟肖,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版画的制作有画稿、刻版、印刷等三个主要步骤,从创作到最终成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杜小全一边雕刻,一边介绍。
在创作过程中,刻版是重中之重。刻版时,在梨木之上每下一刀都要慎之又慎,因为刻下就不容修改,故而不能有一处失误。而在印制过程中,纸张湿度过大容易造成晕染,过干则上色不均。还要保证一百来张纸中,每一张的每一个颜色都在预定好的位置上不跑偏,更是对人是否细致的巨大考验。
在浦市的近7年里,杜小全总喜欢在晚饭后去河堤边散会儿步,然后再一头扎进工作室里创作。他说:“这时是手感和灵感最佳之时。”目前他正在刻的是一对广州游客的定制品。一块长约40厘米的版,在他手中已初显雏形。这块版他已经连续创作了十多天,他说,全部刻完至少还需10日。
尽管制作过程耗时费力,但杜小全一直坚持采用原始的工序创作。在他看来,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是自己付出了心血的精心之作。谈及下一步发展计划,杜小全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情感和文化修养,接下来,要根据这些特质,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让版画之美更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