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友
教育基金会事业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普惠师生、泽被后世的公益事业。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基金会事业发展,就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标准,坚持目标导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教育中心,坚持改革创新,画好最大同心圆,全面推进教育基金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为教育基金会改革发展提供保证。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育基金会是为党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的社会慈善组织。全面加强基金会党的建设,把党的工作融入教育基金会运行和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是教育基金会改革发展的坚强保证。目前,全州教体系统注册成功并开展工作的9个教育基金会,均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党支部,这些基层党组织是党在教育基金会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履行正确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弘扬慈善文化、服务人才成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自身建设等基本职责,不断增强党组织在全州教育基金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二、聚焦中心工作,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教育基金会事业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基金会的各项工作主动融入到全州发展大局之中,融入到教体改革发展领域之中,融入到全州“十四五”教育和体育发展规划、“三年行动”和“体教融合”实践之中。始终坚持公益方向,坚持“服务教育事业、关爱教师学生”的工作宗旨,坚持“拾遗补缺、雪中送炭”的工作定位,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作为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促进全州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全州教育质量攻坚总目标。继续做大做强做优我州“爱烛行动”“育才行动” “校园文化”三大公益服务品牌,将扶困助学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树立“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推动教育公益慈善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持续扩大教育基金会的影响力。
三、改革创新赋能,不断提升教育基金会的治理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育基金会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教育基金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体系,有效开展民主决策程序,扎实推进决策、执行和监督运行机制,坚持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始终确保基金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轨道上健康平稳运行,不断提升教育基金会的治理能力。公信力是基金会的生命,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基金会的公信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依规依程序开展资金筹集活动、公益项目实施活动、管理过程运行活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推动教育基金会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公益”教育基金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管好用好每一分钱。教育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多年来,湘西自治州教育基金会一直坚持“及时、全面、真实”信息公开原则。接受捐赠公开、开展项目公开、使用资金公开、活动信息公开等,是给爱心人士的交代,是给接受者的交代,是给社会的交代,也是教育基金会对自身从事慈善工作的交代,让基金会在阳光下运作,真正做到让捐赠者放心、受助者开心、工作者安心,社会满意。
四、凝聚社会合力,绘就教育基金事业的最大同心圆。教育基金会事业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教育基金会的领导、指导和支持,支持和帮助教育基金会夯实组织基础、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教育部门要发挥好业务主管单位的作用,经常研究教育基金会工作,开展业务指导和帮助。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公益文化,广泛传播慈善理念,积极倡导社会责任。大力宣传教育基金会事业的重要意义、活动动态和主要成效,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热心公益的浓厚氛围,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让“人人公益”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