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唐正海 向文睿)日前,笔者在泸溪县小章乡大水坪村黑木耳生产基地看到,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菌棒上,黑木耳如雨后春笋般破壳而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级、装箱,为纷至而来的订单配货。
近年来,该村突出产业带动效益,利用木耳的生长周期和中稻种植期互补优势,盘活冬季闲置农田资源优势。去年,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县、乡、村支持返乡创业村民向义平成立了湖南思湘农业科技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大水坪村黄泥冲建基地、办试点,因地制宜引种发展黑木耳种植。并建立起“分红+劳务+流转”紧密型利益联结,村集体经济通过分红,村民通过务工、土地流转分红、自主发展木耳种植增收。
今年,大水坪村与白泥塘村发展黑木耳种植36万棒,预计产量62吨,让周边4个自然村200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产业收益的10%将作为村集体经济分红。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还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依托向义平产业投资支撑,引进专业技术员进村,在弥补生产技术短板的基础上,通过“传帮带”提升了村民木耳种植水平,培育出了一批本土木耳种植能人,产业发展实现了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