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11月19日

秋 韵

肖远湘

今年的秋来得有点迟。可能是夏睡熟了一会儿,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以致日历撕过立秋的一页后,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退。

虽然温度未降,草木凋零得慢,空气沉闷,只有早晚能感觉到一丝丝清凉。但细细观察和品味,就能感触到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

秋,如诗如画。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赏秋也是如此。

大山环抱中的湘西,那高矮、形状不同的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美不胜收。在秋色中便越发奇妙了。从颜色来说,山腰中的松和杉是深绿色,在秋阳的斜射下,那片深绿便多出些比嫩黄深,比绿色浅的颜色,如同宝石中的祖母绿的颜色。山脚一排排,一簇簇悬垂决明、紫薇、百合、木芙蓉和夹竹桃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特别是山腰至山顶间的那些红枫,它们的叶片就像天边的红霞,微风吹过,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飘荡。

一场秋雨过后,秋阳覆盖了整个天幕。随着温度的变化,虽然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山间的颜色觉察得出这个变化,而随之发生变换。忽然红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一层看不见的薄雾在山间流动,让人产生梦幻般的感觉。

夕阳西下,红叶与晚霞融为了一体,初来乍到者,说不定会错把红叶当晚霞,错把晚霞当红叶。随着晚霞的徐徐下降,红叶逐渐由深红变为了猪肝色……山腰的深绿色也逐渐变成了青黑色。天空却是一片淡蓝淡蓝的。

去乡村赏秋,秋意尤为浓烈。那房前屋后的槐树,秋风吹拂,洒落在坪场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种落蕊,脚踏上去,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只能感触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乡民一阵清扫后,地面上留下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还觉得有点落寞,秋的深沉大概就在于此吧。

乡民家那秋收的果实——玉米棒,也为秋而歌。金黄的玉米粒紧紧地吸附在棒子上,形成一个个金色的棒槌,挂满了吊脚楼曲廊的前壁,明眼人见了就晓得是秋的喜悦。

房前屋后山上的秋蝉,那衰弱的蝉鸣此起彼伏,或许是在为秋而歌唱;或许是在为夏的溜走而惋惜。一群孩子闹喊着要大人陪他们去抓蝉玩,却“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无声”。这些小家伙简直就在与人“捉迷藏”。这种秋蝉声在南方的城里是听不到的,必须要到城郊或乡村才能聆听到这美妙“音乐”。

高山有好水。青山环抱的湘西,境内水域资源十分丰富,有沅水、酉水、澧水、武水等多条水系,纵横交错。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洞瀑——大龙洞瀑布,水源是从一条暗河中来,水源出口从二百多米高的崖槽喷涌而出,可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直奔吉首的母亲河——峒河。

秋日,我从大龙洞瀑布处,步行沿河而下,欣赏沿途风景。看到河水流过一段又浅又阔的地方,随即又急急注入狭窄的深水道,虽急却无声,直奔前方的深水潭,水在潭中回旋一圈后,又奔向远方。此潭水深虽有三米上下,但潭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清晰可辨。如此清澈的河水,我忍不住跳下河坎,走到潭边,双手捧起河水,连喝了两口,感觉它的甘甜胜过“农夫山泉”。

南方的秋,虽然不像北方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但来得深沉,就像“冷水泡茶慢慢浓”,回味无穷。看山要看秋山;看水要看秋水。湘西既有秋山,又有秋水,何不来此赏个秋?!

--> 2022-11-19 1 1 团结报 c100834.html 1 秋 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