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11月21日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着力把握好三个关系

姚元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那么,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者认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着力把握好指导思想和文化传承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着力把握好指导思想和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被中国共产党确立为根本指导思想,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巨大成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实现了与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深度结合。正是在不断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飞跃,指导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不是此消彼长、彼弱我强的关系,也不是非此即彼、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所以为中国人的内在原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紧紧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内在力量。因此,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都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维护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新时代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是要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着力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一是要从“根”和“魂”的高度认识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就要求我们从根和魂的高度看待中华文化、认识中华文化,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二是要从主干和枝叶的依存度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由此可见,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是要从尊重和保障的维度科学保护民族语言文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科学保护民族语言文字,又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根。只有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才能有效保护各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才能真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着力把握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一是要扬长避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既要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还要着力传统文化的培育。二是要辩证看待,认识传统文化的不足。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用全面、历史、辩证地唯物史观看待它。从历史的观点看,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文化之源,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被现代文化所取代,是因为它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因此,既要认识到它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文化精髓,又要认识到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要汲取养分,注入传统文化的活力。首先,要去粗取精。对待传统文化,要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保持中华文化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色。其次,要借鉴外来。对于古今中外的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我们都应该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气度去学习借鉴、积极吸纳,不断在汲取有益的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再次,要面向未来。只有面向未来,才能拥有宽广的视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土文化建设,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2022-11-21 1 1 团结报 c100900.html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着力把握好三个关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