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周 勇
在文学的羊肠小道上,杨双奇很“犟”。“犟”是凤凰人的口头语,它意味着不屈、反抗,更意味着向上、实干和奋争。杨双奇就是一名实打实的凤凰“犟骡子”。
一、杨双奇的个人奋斗史是“犟”出来的
听说我要采访他,他哈哈大笑:“凤凰的作家里有这么多好角色,我老了,算不得什么。”说这话的时候,他应该正坐在东莞市莞城家里的电脑前修改稿子。
犟骡子的他,个人有极其复杂的经历。爷爷杨景山,是很久以前凤凰城江西会馆万寿宫的师爷,十多岁从江西靠着个人奋斗,来凤凰县一边学习,一边开了间“杨德春”药铺号。多年苦心经营最终成为拥有数间铺面、多处房产和田土的富人。由于实行私有企业转制,成为了凤凰中医院入股的最大股东,后因一系列变故,全家被强制迁往凤凰最偏僻的苗区木里乡谋生。
杨双奇自小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不愿意就这样荒废于乡下,一心想好好读书。无奈小学毕业后,不幸的他连读民办初中的资格也失去了。在苗区木里,家中突逢变故和苦难,一家人不会种田也不会锄地。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便成了杨双奇家中的常态。
那年大旱,为了能够找到一口饱饭吃,杨双奇来到贵州松桃做泥水匠。学习到了技术后,他也不愿安于现状,便投靠了在辰溪县的伯父。到了辰溪船驿后,杨双奇去了矿上做维修工作,给生产队交钱算工分,又在饮食服务公司当了厨子。
犟骡子杨双奇并不因为进了城,从此就屈从了命运的安排。因为会拉二胡,看到宣传队有人比他拉二胡拉的好,便犟着去学拉三弦。一边弹一边学会写剧本,后来进了县里的京剧团。正当他拼了命写成的大型历史剧《鬼雄》获得了怀化地区的高度评价,意气风发地排练好准备要上演时,却因为《鬼雄》是一部取材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背景的历史剧,讴歌的是儒生们强烈反抗精神。剧本突然被叫停不让演了,这对一个编剧新人来说,面临的打击简直是灭顶式的。犟骡子杨双奇找到了湖南省戏工室,在那得到几个“伯乐”的重视,经过精心修改,《鬼雄》最终发表在《湖南戏剧》杂志上。
杨双奇想,剧本写作前途无望,便写起了小说。其短篇处女作《清清沱江水》发表在《萌芽》杂志上。后来,凭借出色的能力,杨双奇在怀化地区文联《雪峰》杂志社做编辑。杨双奇参加过几次高考,曾经一度上线,可并没有去念书,家里人只想让他做个工人就好。他找到了教育局,取得高中合格证书,才获得去参加编辑资格考试,拿到了编辑资格。
可现实是残酷的。在有志不能抒的情况下,犟骡子的脾气又上来了。这回,他想要争取像凤凰的著名作家吴雪恼那样,去考个作家班,拿到正式的文凭以便安身立命。
当笔者问他,是什么动力促使他下了这样大的决心,人至中年还要去报考大学,且还是北京大学时,杨双奇说:“没有办法,也是凭着凤凰人骨子里的血性!这么多条条框框,要是没有一纸文凭,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一次因缘际会,杨双奇结识了谭士珍、石太瑞、孙健忠、铁·达木林等知名作家,在他们的支持下,更燃起了杨双奇报考大学的斗志。
机会来了,那年有几个大学招作家班,其中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等。杨双奇决定试试,但是他的想法很快遭到家人反对,说北京大学是你这样的小学生能考得上得?
杨双奇在石太瑞老师面前脱口而出:“要考就考北京大学。”石太瑞惊住了:“我们多年的老乡,我劝你还是报武汉大学算了,北京大学呀,怕是太难。”孙健中老师倒是一针见血:“考个文凭而已,莫去北京大学,听老石的劝,考个武汉大学就是了。”
犟骡子决定咬紧牙关报考北大。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1988年暑假,拿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好消息是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坏消息是一大笔学费。犟骡子为难了,家里本来就一穷二白,连亲生的儿子,也是自小在奶奶家托养长大。英雄为五斗米折腰,辗转难测之际,杨双奇碰到了怀化地委秘书王建荣,通过他最终找到胡书记。胡书记知道这青年是个百折不挠的凤凰人,有着不一样的犟骡子脾气。看过他的中篇小说《寡妇链》《魂惊夜半》后,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自当慷慨相助。
杨双奇踏上了北京大学之旅,开启了他人生中的另一扇窗。有机会做曹文轩的学生,还得到钱理群、谢冕、严家炎、戴锦乐、乐黛云等名家教诲。通过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杨双奇先是借调到北京《民主与法制时报》,而后调至东莞外事部门工作。
如此看来,犟骡子的犟也不是毫无道理。他用犟字演绎着不服输、不安分,同时又执着好强的人生。
二、杨双奇的个人创作史也“犟”性十足
杨双奇发表的作品,光是长篇小说就有《野性湘西》《陈本虚离婚记》《非常情爱》《让我们都活下去》等;其中《野性湘西》获第三届东莞荷花文学奖;《陈本虚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离婚记》首发《中国作家》,即由工人出版社出版,还有第二部《流浪记》,第三部《情人记》待出版;其短篇小说《清清沱江水》一经发表,即入选多种版本,还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
杨双奇从闭塞的湘西来到了千万人口的城市,眼见它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用特有的探索文本创作,记录着这一特殊时期的视像,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区东官围“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的长篇小说《春暖花开》,获得了中共广东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文学艺术作品征集评选活动长篇小说金奖。
在这里,杨双奇敏锐地捕捉到东莞这个改革开放后大移民城市的人潮涌动,这些来自于祖国东南西北的各色人等,面对着汹涌而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他们经历了盲目、焦虑,从而心态失衡,婚姻情感面临重重考验。杨双奇拿起笔来写出了八集电视连续剧本《天堂围》,连当时红极一时的制片人沈冠祺看了都拍手叫好。
犟骡子在交剧本的时候,只提了一个要求:“沈老师你什么都可以动,只是我的名字不要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后沈冠祺却提出了一个要求:“稿费不少你一分钱,要在你杨双奇后面,加上一个人的名字。”犟骡子一听就不乐意了,就这样好剧本又是因为犟骡子的倔脾气泡了汤。
长篇小说《野性湘西》,描写的是古老神秘湘西凤凰“老司城”,漂亮的老司王妹崽红棉花,爱上了前来为她做嫁妆的宝庆银匠宝崽。在两个人私奔要去看外面大河的路上,遭到了老司拦截。老司的家奴黑子蛮受了老司之命,要除掉这对私奔的小恋人。黑子蛮愤杀老司,从而演绎出来了两个身体上不对等的男人,和一个年轻漂亮女人,还有他们一群狗们,开始和一群野猪进行了殊死的争斗。开始了匪夷所思的传奇生活,从此幻化出来了一片美丽的湘西水墨风景。
杨双奇另一部寻根之作,是长篇小说《让我们都活下去》,主要人物有龙玉虎、吴永福、吴腾龙、石小秀、麻光明等警局人员,和土匪朱镖客、朱春春纠缠不清。是一个架空时间的故事。两代人的悲欢恩怨,时间跨度在一百年左右。小说大量运用的倒叙、插叙,对推动故事情节有利,真相如同剥洋葱一样,越接近事实越让人压抑和落泪。
《离婚记》是《陈本虚三部曲》的上部,是能够独立成篇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能够令人关注婚姻、涉足爱情,思考灵魂深处律动,为众说纷纭的《婚姻法修正案》作一注脚的长篇小说文本。年轻男人和女人们读之有益。小说用平实诙谐文学语言,精妙艺术构思,近乎纪实的写作手法,极为真实地描述一群南来北往人,在经济改革大潮中,在喧哗浮动都市里,生活在社会底层弱势人群。
《陈本虚三部曲》是一部改革开放四十年写真史,它把下里巴人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辛酸苦辣一网打尽。作者堪称是新时代的中国巴尔扎克。尽忠守职,做成了一个伟大变革而又乱象四出时代的书记员。
小说中所写到的人物,像陈本虚、陈非常、宋文革、向阳花、区国华、魏大傻、阿绅、陈静虚等,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还有垃圾客、梅嫦娥、保姆、爹爹、妈妈等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些生活在凤凰城、东官城、北方城雅加达以及各地的人物,和凤凰城陈家人在数十年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悲欢离合的故事,揭示了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如果说展示了凤凰城陈家几代人近百年里浮浮沉沉的《陈本虚三部曲》代表杨双奇创作的里程碑,我们在小说里同样能够看到他对第一故乡凤凰城,以及第二故乡东莞城那份不由分说的挚爱。
聊到这里,杨双奇说:“凤凰城,是我的血脉流淌的发源地。东莞城,是我居住的地方,每个人对故乡,对家乡的情感,是血浓于水的。”犹如获少数民族骏马奖的《清清沱江水》,深潭碧秀、绯红笑脸的故乡凤凰是作家一生都在反哺的精神之源。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杨双奇,眼下正穷其尽毕生之精力,对心爱的长篇小说在不倦追求着。他的小说人物个性很“犟”,比如《清清沱江水》里的苟妹,固执而又善良。《陈本虚三部曲》里的主人公陈本虚,凭一股犟劲地寻找情感归宿和曲折的人生打拼历程,无不在凸显着“犟”的色彩。关于这一点,他说:“一个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是专业,二是人品。专业决定存在,人品决定福泽,最后的结果就是你的坚持。我正像大姑娘绣花那样,苦行僧式地修改稿子,‘犟’起来做我认定的事情。”
一下子我明白了,这个犟骡子的犟劲又要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