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11月21日

农技特岗生杨齐

杨齐帮助村民拆除废旧钢条。 杨 艳 摄

周德勤 杨 艳

2018年的高考,杨齐报考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一名农技特岗生。三年后,学业有成的他回到了家乡——泸溪县白羊溪乡,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

乡村振兴,他是战场上的冲锋者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2021年11月,泸溪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日攻坚战”正式打响,杨齐闻令而起,勇挑重担。白羊溪村一栋占地200平方米的危旧宿舍楼是他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该宿舍楼由于长期闲置,大楼主体已出现裂缝,是名副其实的危楼。但因为房屋户主过于分散,意见未能统一,导致该危楼一直未能被拆除。

拆危除旧困难重重,借着人居环境整治“十日攻坚战”的迅猛势头,杨齐下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在迅速摸清户主情况后,他每天上门同户主做思想工作,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好处。虽然一开始屡屡被拒,但他也毫不气馁,与村干部一起积极联系户主召开恳谈会向户主宣传拆危工作,最终获得了户主的理解与支持。

拆除作业的当天,杨齐早早便赶到现场拉起了警戒线,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周边传来了不少村民的掌声与欢呼声。在杨齐的努力和带动下,白羊溪乡共拆除“空心房”86处,人居环境也由“一时美”转向“时时美”。

山洪肆虐,他是洪灾中的逆行者

6月3日,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泸溪县境内普受洪水侵袭,白羊溪乡因地势较低,全乡境内水、电、网全部中断。接到防汛通知的第一时间,杨齐迎难而上。

在多处道路被冲毁、通讯彻底中断情况下,他只身涉险翻山越岭,穿过荆棘丛生的小路赶往村民家中,通知村民紧急避险。

在一处必经之路上,举目望去洪水泛滥,瞧不见半点路的影子,但一想到前方安全未知的村民,杨齐还是勇敢地迈出了步子。似乎感知到逆行者的“侵入”,湍急的水流发狂似的扭曲成了变形的“巨浪”,将杨齐裹进满是泥土杂石浑浊的洪水里往下不断拖拽。再往下是峭壁、是乱石堆、是更加浑浊湍急的洪流。危急时刻,他顺手抱住倒塌的电线杆,挣扎着从洪水中挣脱出来,不等稍缓片刻,又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继续向前行进。

连路不断有山石滚落,经过近两小时的艰难跋涉,杨齐在偏远山脚下发现了失联的一户人家,此时房屋后面的山体已经开始有洪水倾泻、山石滚落,顾不得自身安危的他上前大声呼喊:“有人吗?快出来。”伴随着呼喊声,3名群众颤颤巍巍走出房屋。杨齐以最快速度带领他们朝空旷的地方跑去,刚到达安全地带,回头望去房屋已消失在乱石下。

“既然选择成为人民的‘公仆’,那就要好好的为人民服务,我不怕艰难险阻。只要能守住百姓的安全。”杨齐说。

自6月3日凌晨6点到次日凌晨4点,整整一天一夜,杨齐不眠不休的转移、安置群众,嘶哑又笃定的声音一声声击中大家的心,这位勇毅的小伙子此刻已经深深走入百姓的心中。

基层治理,他是穿引千条线的一根针

“小朋友疫苗都接种完了吗?生活中、学习上有遇到什么困难吗?”狭窄的出租房里,杨齐关切地询问着留守儿童的生活近况。

“他一大早就来帮我们收割谷子了,一直忙活到下午,这一袋谷子最少也有一百多斤,他来回扛了不下5次,我这老身板亏得有他帮忙。”看着在自己家田间忙得汗流浃背的杨齐,老乡周显友感激地说。

乡村工作包罗万象,基层干部是群众最直接的接触者、服务者、引领者。一年来,杨齐始终在“一根针”穿起“千条线”的常态下,做着一根有秉性的“钢针”,发挥着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为百姓谋福祉的关键作用。回顾一年的工作经历,杨齐感叹:“身为基层干部就要坐得了‘硬板凳’、听得懂‘群众话’、握得紧‘群众手’,用最真实的情感、最通俗的话语、最真诚的关心,走进群众的心窝子,让群众工作生活更安心放心。”

“他一年四季都与村民在一起。春天,烟叶移栽、粮食播种,他在田间地头担当‘科技员’;夏天,防溺水、森林防灭火,他在青山绿水间担当‘巡查员’;秋天,稻田收割、油菜播种,他在山野田间担当‘志愿者’;冬天,雨雪交加、寒风刺骨,他在山间道路担当‘守夜人’。”说到杨齐,作为同事的龚仁伟满口称赞。

--> 2022-11-21 1 1 团结报 c100902.html 1 农技特岗生杨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