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昌舜
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自己。古希腊一位哲人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即使在月明星稀、夜深人静之际从梦里醒来,哪怕睡意全无,我们也不会或很少扪心自问:“我是谁?”更多的时候是被日常琐事所羁绊,也许偶尔会为不尽如人意的过去找寻一点原谅自己的理由,为看似诸多机会其实别无选择的前途增添一点鼓励自己的勇气,一俟早上起床,又一如既往全力以赴投入到一日三餐、一地鸡毛的昨日往复中……
自己既是独立个体,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我们大多数时间沉浸在各种角色中,身不由己,言不由衷,把自己给忘却了。镜子里看到的模样,只是生理上的一个躯体映现;睡梦中出现的故事,多是生活中的一种愿望显示;喧嚣时面对的孤独,才是生命里的一份真实写照。的确,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我们需要自我认知,自我确定,找回自己,活出更加精彩无悔的人生。
《中说·周公篇》载:“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自知”,就是正确地看待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不要受别人的议论左右,而要向自己心中的理想直行。我们有时候不妨把自己当成自己上帝,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服从作为上帝的自己,一鼓作气,勇往向前,义无反顾;有时候则要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对手,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向自己的懦弱、懒散、自私、不专毫不留情开炮,使自己逐步强大起来。“自胜”也就是自强,超越自己。人生是一场风雨兼程的长途跋涉,也是一段一段的连续接力,还是无数次的偶然集合。不要忽视每一次出发,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尝试,成功就躲在每一次的后边。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凭借最后惊天一跳超越对手,获得冬奥会历史第一位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赛后她说:“我当时想,如果我最后不尝试这个动作,就不能代表一个完全的我,我不是想比别人好,我只是想做到最好的自己,我想让世界看到我能做到什么程度。”谷爱凌无疑是英雄,不仅是因为她战胜了对手,更是因为她战胜了自己。超越自己,有时候不是外在的力量显示,更是内在的心理安定,正所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虽然是讲君子和小人的处事不同,实际上也是引导或强调世人应该具备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能力。《小窗幽记》中有一句大白话:“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检点思想的是什么便得。”类似道理,苏格拉底则说得很文雅:“未经思考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一个缺乏内省的人,犹如无头苍蝇,注定浑浑噩噩,四处碰壁。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谆谆教诲同学们说:“做好每一天,每一天反思一下自己,每一天总结一下自己……一点一滴,就是向着你人生的目标在前进。”自省,就是发现问题,也是认识问题,更是解决问题。要把自己当自己的朋友,一个坐在自己对面的朋友,无情地指出对面那个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对待犯错和改错,孔子以弟子颜回能够做到“不贰过”为傲。王阳明则说:“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吃一堑,长一智”,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则所犯的错误也是值得的。
孟子说:“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先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只有先尊重他人,然后才能赢来他人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敬人”也是自重的一种方式。作家冯骥才认为:“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纵观成大事者,无一不是靠自重加持的。“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言无人知?”这是东汉东莱太守杨震断然拒绝王密以“暮夜无人知”之辞所送十斤黄金报恩的警醒。“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从天竺山上取了两片石头后的歉疚。“岁满不持一砚归”,这是酷爱书法的北宋包拯以知府身份离任盛产砚台的端州时的欣慰。“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是明朝于谦拒收巡察地所送土特产的坚毅。可见,自重就是拥抱朴素,减少欲望。看似简单,做到不易。
《菜根谭》里有“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之语,告诫我们的应该是:人生苦短,需要劳逸结合。林散之从抵御个人不幸角度说:“人生多苦难,癖好是安慰。”与袁宏道所说的“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袁氏所持观点相对乐观一些。但袁宏道还说过:“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则未免有失偏颇。张岱从人际交往方面,肯定了个人爱好的必须:“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深以为然。对于自娱,汪曾祺说得最为婉转:“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自娱而不自恣,玩物而不丧志,既易,也难,关键是找到利他和悦己的平衡点。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活成自己预想的模样,但我们就是和预想中不一样的真实的自己。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我们不能或难以成为“至人”,但也要“至心向之”,平淡、从容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日夜晨昏、春秋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