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11月27日

公交车开上挂壁公路

公交车行驶在陡峭的挂壁公路上。 彭 璟 摄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欧阳仕君 龙俊玉)11月25日早上7时,持有A1驾驶证的司机张博驾驶着长安面包车,从吉首市乾州街道社塘坡招呼站准时出发,沿着陡峭逼窄的挂壁公路,驶向海拔700多米的十八湾村。一路上,群峰高耸,绝壁如削,云雾缭绕,风景美如画。

这辆面包车,就是新开通的驶往十八湾村的微型公交车。沿途弯急路陡,正常的公交车无法通行,微型公交车正适合。

从公交车上下来,十八湾村二组村民麻贵金说,以前不通公交车的时候,走小路下去要3个小时,现在坐上公交车,大家“都是幸福快乐的”。他眼角的皱纹里满是藏不住的欢喜。

“阿佬(湘西方言,年长者对青年人的称呼),我会不会把你的车踩脏?”一位老人在准备上车时,对司机张博说。张博回答“不管的”,并马上走到老人身边,帮他把背篓提上车。村民爱护公交车的程度,令张博感动。

“十八湾村通公交不容易,以前不通路,通了路又没有停车场。今年‘五一’,我们修好了停车场,就向市交通局申请公交车。他们想方设法调配运力,支持了我们。”十八湾村第一书记张洁告诉记者,11月21日通公交车当天,村民不约而同地穿起了自己的民族服装;约定是下午3时举行通车仪式,村民上午9时就把苗鼓从家里拉到村口;第一辆公交车进村的时候,欢乐的鼓声响彻山谷,连86岁的阿婆吴凤姐都拿起鼓棒,跳起了苗族鼓舞。

十八湾村地势高险,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也是“十八湾精神”的诞生地。2000年至2004年,为了打通一条进出公路,全村投入了12万多个劳动工日,在进村的悬崖峭壁上开辟出了一条5.3公里的“挂壁天路”,孕育形成了“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不甘贫困,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十八湾精神。

这条“挂壁”公路,后来被树立为全国通达工程先进典型。在近年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这个高山苗寨发扬“十八湾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强基础、兴产业,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停车场有了,文化墙建了,高山绝壁的风光是现成的,村民乘势办起了农家乐,“天空一号”农家乐现在成了吉首的网红打卡地。

面对今年这百年一遇的大旱,十八湾村又遇上了新难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钻井530米,吉首市水利局给村里成功打出一口“日产百吨”的地下水井,解决了村民们“缺水”的难题。

如今,走进十八湾村,绿色林海涌动、村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多彩文化墙绘……俨然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要不,就趁这个周末,坐着微型公交车去十八湾村打卡去!

--> 2022-11-27 1 1 团结报 c101169.html 1 公交车开上挂壁公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