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章华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凝聚党心民心,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要求,擘画了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这是举旗定向的政治宣言、引领复兴的行动纲领。湘西州财政部门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精髓要义,准确把握实践要求,守正创新、务实笃行,扛牢政治责任,弘扬斗争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西、实现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贡献财政力量。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财政部门做具体服务保障工作,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财政工作全过程,确保预算安排体现党中央战略意图,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一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财政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按照“三个全面”和“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指导、推进和提升财政工作。三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对标对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细到机关党的建设、现代财政治理、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政策制定、预算收支安排等各项具体工作,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财政部门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
二、持续增强财政服务效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财政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湘西财政部门将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全州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作出更多贡献。一是强化“三高四新”战略实施财源建设工程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努力构建横向协作、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财源建设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财税综合信息数据平台建设,为科学征管税费提供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相协调、坚持上下游配套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大力推进10条优势产业链建设,努力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三是以“五好园区”建设为着力点,将园区作为财源建设的主战场,科学定位产业方向和确定国土发展空间,健全园区现代管理体制,强化财税优惠政策支持,推进亩均效益改革,加快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各项减税退税降费政策,确保应减尽减、应退尽退,依法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补等行为。建立重要政策兑现奖补机制,政府重大专项资金分配向基层和重点领域倾斜,充分发挥国有投资、融资担保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三、扎实做好新时代财政民生服务保障工作,擦亮民生福祉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程上,湘西财政部门将牢牢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州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是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减收增支影响,优先足额保障民生领域支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措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把民生愿景转变成幸福实景。二是充分发挥好财税再分配功能,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优化财政资金投向,重点支持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性。三是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年集中财力办好几件重大民生实事,不撒“胡椒面”,不搞平均主义。进一步加强民生领域资金监管,切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老百姓的心窝里,让财政资金更具温情、更有温度。
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湘西财政部门将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性艰巨性,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切实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以财政安全为全局稳定作贡献。一是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坚持融资规模与收益相平衡、举债和还债相衔接,积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申报、发行、使用,充分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稳投资、促增长、补短板、调结构的作用;加大违法违规举债查处力度,完善问责闭环管理和集中公开机制。二是完善州以下财政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督促县级财政部门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强化县级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对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三是完善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出台涉及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按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防止过高承诺、过度保障。
五、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预算管理体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这是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部署。湘西财政部门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基础支撑等科学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促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政策效能提升。一要建立中长期财政支出责任项目清单,按照财力水平和财政支出次序,完善清单内项目经费保障机制,分类分级确定保障强度,构建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财政平衡关系。二是建立以基本支出标准、项目支出标准、重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为主体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完善人员、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健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民生政策备案审批制度,防止由于各类支出政策累加,造成财政支出需求超出财政可承受能力。三是按照节约型财政要求,建立健全“三公”和一般性支出审核机制,加强有关支出必要性、合理性审核,坚决取消无实质内容的因公出国(境)等活动,压缩公务接待数量和费用预算,严控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四是做深做实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构建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真正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