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1月06日

红薯也是一首诗

○廖立湖

父亲从乡下寄来一大包红薯,一下子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童年时代。

童年充满了苦难,红薯是铁杆的见证者。

最难忘的是奶奶给我特意烤的红薯。家里穷,没有现在孩子吃的那些花花绿绿的零食。奶奶疼爱孙子,于是就变着法儿整出一些零食来。早饭后,灶头里面烧过的木炭还红红的,奶奶就赶紧把一个比拳头稍大些的红薯放入灶中,埋在木炭底下。这样大小的红薯可是奶奶精心挑选的,圆圆壮壮的个,不大,刚好够我吃。临到中午,木炭几乎灭了,红薯也烤熟了。奶奶就小心翼翼地把红薯取出,拍去上面的灰,然后用力地捏一下红薯的腰身,红薯就裂开了嘴,露出黄橙橙的肉来,奶奶又用调羹舀一勺自家的茶油滴入缝隙里。这时,红薯刚裂开的缝隙里冒出丝丝的热气,顺着这些热气飘来的,有茶油的香味儿,也有红薯的甜香味儿,可让人馋嘴了。奶奶看着我一边拍手一边呵气吹着吃,总是乐呵呵地笑。

大人是连红薯也不舍得随意吃的,得留着“过饥荒”。生的红薯无论烤或蒸都挺美味。但如果一直把红薯当主食了,这个“美”字就不存在了。当年我们那个乡镇里很多人家,都是怕吃红薯的。家家户户在农历八九月就把红薯挖回家,洗干净后刨成红薯丝,晒干。家中的米是完全不够吃的,最好的办法是把红薯丝和米一起放在饭甑里蒸着吃。放多了的时候,红薯就彻底地“反客为主”, 成了名副其实的主食了。和了红薯丝的米饭放在今天来,那是难得的特色饭,可在当时,大家却吃得脖子起青经,难以下咽。更可怕的是,红薯是粗纤维食物,有很好的促消化作用,本来就不够粮食了,越吃红薯越能吃,越吃饥饿感越强烈。按今天的话说,那叫恶性循环。尽管如此,红薯依然是我们农家人的宝。在农历六月七月,田里的单季稻生长期特长,快断粮或者已经断粮的人家,那是“看着禾黄(慢慢成熟)饿断肠”。这时,红薯就是保命仙丹了。没有米吃,吃红薯也是完全可以填饱肚子的,至于是否加重饥饿感,那谁也不会再去计较了。有一年一个远亲家里断了炊,妈妈把家中仅剩的两袋红薯丝硬是给了他家一袋。我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个大男人是红着眼圈一个劲道谢。

前几天,口腔医生给我的孩子拔乳牙,他告诉我,我孩子是那天第八个来找他拔乳牙的小孩了。我也奇怪,小时候我们自己的乳牙是会自动脱落的呀,现在的小孩乳牙还没有“退休”,恒牙就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呢?医生说,我们小时候吃硬东西多呢,而现在的小孩连东西都不想咬了,所以那些乳牙就不舍得“离岗”了。原来如此。的确,我们小时候吃那晒干了的红薯片,哪个不是使劲地咬,用牙咬着拼命地往外拉呀。我的两个大门牙都是吃着红薯片,用力一拉,“噗”地一下就“光荣退休”的。说来真的不可思议,红薯还造就了我们那一辈的男孩女孩一口整齐的银牙,真令人匪夷所思啊。

--> 2023-01-06 1 1 团结报 content_102832.html 1 红薯也是一首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