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飞燕
“危急重症是平常,夜以继日救病伤。身披白甲担重任,只把病房作疆场。”他们,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总在120救护车嘶鸣的警笛背后24小时运转;他们,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把一个又一个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作为抢救危急重症的一线学科——急诊科,在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后,更是按下了保健康、防重症的“快进键”。
保靖县中医院急诊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党员龙小艳,和她的战友们,在这个寒风与疫情一同肆虐的冬天,带病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奋战在抗疫与治疗的最前沿阵地,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及党员的使命担当。
“只要没有倒下,我就还能干!”
2022年12月28日上午11时,保靖县中医院急诊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已经住满,所有医务人员都在不停地忙碌着。
急诊科的主治医师龙小艳刚打完点滴,就和同事一起查看病人情况。
这天是龙小艳“阳”的第七天。阳性患者的激增,连日超负荷的运转,让她和同事们都未能幸免。短短几天时间里,急诊科9名医生、13名护士都出现了发热、肌肉疼痛、浑身无力、咳嗽、喉咙痛等明显症状。护士黄心怡、常志平高烧到40摄氏度,急诊科科长黄茂刚甚至咳出了血,但他们依然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在岗。
龙小艳持续高烧,实在坚持不住就休息了一天,第二天马上又返回岗位。
急诊科的病人总是非“急”即“重”,在这个特殊时期,发热病人数量更是骤增,平时每天平均接诊60名左右患者的科室,现在最多时一天接诊260多人。重症监护室已经住满,并且已经加了床。该科室9名医生,13名护士全部带病上岗。在人手极其紧缺的关键时刻,大家一概取消休假,勠力同心,站在了抗疫与救治的最前线。
“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只要没有倒下,我就还能干!只要症状没有到无法工作的程度,我们都坚持上岗。”龙小艳坚定地说道。
党徽照亮寒冬 坚守见证担当
龙小艳作为一名党员,她在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充分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就在2022年12月28日上午,120救护车送来一位病人,因为科室已经住满,没有床位,他们便在担架上争分夺秒就地实施抢救,待情况稳定,急忙安排给病人加床。
刚处理好这位病人,还来不及停歇一分一秒,呼啸的救护车随即又接来一位有基础病的新冠感染患者。当时,该患者已神志不清,血压很低,血氧饱和度低于27%,心率下降,生命危在旦夕。
龙小艳接诊后,立即和大家就地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大家通力配合,第一时间给予气管插管、颈内静脉置管、扩容升压等相关处理,一阵紧张而有序地忙碌后,病人的状况慢慢好转,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她和同事们却累得直想瘫坐在地上。
“急诊室里,危急重症患者多,病人来了我们就不能放弃,要积极去抢救。我们不能放弃一个病人,哪怕我们再苦再累,我们依然要拼尽全力救治他们。”龙小艳说。
“钢铁战士”舍小家为大家
在这波大面积感染的疫情中,龙小艳的家人自然也没能幸免,医护们的家属也没能幸免。他们顾不上生病的自己,更顾不上家里生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孩子,心心念念的,全是科室里那些等待救治的患者。
龙小艳的孩子才2岁多,她发烧呓语中,常下意识地喃喃喊着妈妈。龙小艳的爱人在外地工作,生病的孩子只有“同病相怜”的爷爷奶奶照看。但是孩子很听话,哪怕再思念妈妈,她也不轻易给妈妈打电话,她知道有更多的病人需要妈妈照顾,她怕影响妈妈的工作。
“重症监护不能没有医生。我们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虽然自己苦点累点,但看到抢救过来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生的希望,自己就觉得所有的苦累和坚守都很值得的。相信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把这个冬天安然地扛过去!”龙小艳的泪光已然在眼眶里打转。
感谢有你,守护生命,三年前病毒来袭,无数个“龙小艳”的白衣执甲,留下一个个逆行的背影。三年后的今天,又是无数个“龙小艳”带病坚守岗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千千万万条生命,用坚守与担当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