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联系对群居动物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比如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通过“肠道—大脑轴”在人类的身心健康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菌可以通过社交传播,如通过身体接触。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社会互动越多的猴子有益肠道细菌的数量更多,潜在致病细菌数量更少。研究人员从一个猕猴社会群体中总共收集了50份未受污染的粪便样本。作为衡量社会联系的一项指标,他们观察2012年和2013年间,每只猴子花在梳理毛发或被梳理毛发上的时间,以及它们梳理同伴的数量。研究人员解释,猕猴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梳理毛发是它们建立和维持关系的主要方式。研究团队随后分析了粪便样本的DNA序列数据,以测量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并观察其与社会连通性的关系。
结果发现,参与社会互动与肠道有益菌群的数量正相关,与微生物群中潜在致病细菌的数量负相关。善于社交的猴子中有着更为丰富的普拉梭菌和普雷沃氏菌,这两种菌都是有益菌。相反,在人类中可引起链球菌性咽喉炎和肺炎等疾病的链球菌属在不善于社交的猴子中最丰富。
研究人员表示,社会行为和微生物丰富度的关联可能是肠道微生物在社会传播的直接结果。除此之外,肠道菌群还可能会反过来影响大脑和行为。
(布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