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全球广泛流行已3000多年。由于麻风病的污名化长期存在,无论群众、干部或一般医务人员,大多对麻风病及其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和误解,常“谈麻色变”。有关麻风病,你真的了解吗?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之一。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三类:甲类、乙类和丙类,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麻风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过的麻风病患者,其中多菌型(MB)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及飞沫的呼吸道吸入等直接方式传播。
麻风病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如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病期长时皮肤多伴有感觉减退或丧失,病情逐渐发展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型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
接触了麻风病人一定会患麻风病吗?
感染麻风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杆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力。免疫学研究表明,95%左右的人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在接触麻风病患者后并不发病,只有少数人对麻风易感。
患了麻风病需要隔离至麻风村吗?
麻风病人规范服药7天后即失去传染性。患了麻风病后不需要隔离至麻风村,可以居家治疗,正常工作、生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