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黄 谆 谢 杰
大年初八,沐着正午暖阳,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爱在拉萨”农家乐迎来了当天第一批客人。
“女当家”杨珍寿从厨房探出头,赶紧放下手里的活,笑脸迎上,利索地给客人推荐菜品。
蒜苔腊肉、包谷酸、蕨粑粑……几道湘西特色菜下单,菜刀砧板咚咚碰撞,厨房小灶烟火升腾。
“爱在拉萨”农家乐的“老当家”,原是今年70岁的杨秀富,他和老伴龙拔二因思念远在拉萨支教的儿子杨英华而以“爱在拉萨”为名开店。
去年9月,母亲龙拔二因病去世,父亲杨秀富年迈且身有残疾,弟弟还远在西藏,“爱在拉萨”农家乐的前景突然蒙尘。
“我们以前被别人帮,现在老弟到西藏支教帮别人,必须支持!”于是,今年44岁的大女儿杨珍寿接过棒,挑起大梁。
“女当家”接棒,“爱在拉萨”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楼铺开10张团圆桌,二楼3间民宿干净整洁,火炕上100余公斤的柴火熏腊肉吸引食客“打卡”,顺带挑上几块带走。
“当家”后,杨珍寿的“生意经”也念得不容易。
杨珍寿两点奔波,白天和丈夫顾店,晚上回县城接女儿放学。经营店面、照顾老人和家庭她都要顾及,去年受疫情影响,农家乐和民宿收入也不太乐观。
“现在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了,前方还有乡村振兴,有党和政府挂牵,我面前的这些小坎坎都跨得过去!”杨珍寿说。
食材要更新鲜,店子要更干净,货真价实,物超所值,给十八洞旅游“挣”面子……杨珍寿有着自己今后“当家”的经营理念。
一旁,深圳来的游客用餐完毕正要结账,杨珍寿扫了一眼桌上的剩菜,劝客人吃不完“兜起走”。
“我家菜口味好、分量足,吃不完再打个包,把十八洞的口味带回家!”杨寿珍乐呵呵地说。
接过杨珍寿递来的打包盒,游客回给杨珍寿一个大拇指。
笑声中,凛冬散尽,又一个春天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