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正凯
一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迎着初春的第一缕的阳光进入和平村,成片的梯土中油菜、麦苗正泛起绿油油的色泽;沉寂了一冬的水田里,一群群白鹅、麻鸭相互戏水或觅食,自由自在;溪水沿边上的一株株垂柳已冒出一枚枚嫩芽,生命的绿开始流淌……举目之处,山峦薄雾轻绕、苍翠涌动;山塘碧水连连、细浪舒展,一切正彻底掀开冬日的外套,开启了大地回暖的新一轮绽放。
和平村隶属于保靖县迁陵镇,位于县城东南4公里处,辖7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寨,其特色产业为水稻、蔬菜、瓜果、烟叶等。其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等业态基本成型。初步实现了山上花海竞晖、山下果蔬飘香、塘里鱼虾成群、农家鸡鸭争鸣,可谓保靖县城的后花园。该村相继获得县级小康示范村、州级美丽湘西建设精品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行走在宽敞的公路上,拂面的春风,如一首柔美轻盈的小诗叩响心扉。临近村主道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崭新楼宇,最美农家、五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引人注目的精美门牌,叙述着村庄文明和谐的内涵。沿途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一棵棵翠绿的景观树和一束束摇曳着身姿的花草,勾勒出一个园林式村庄的魅力。村部文化广场上,有村民正在晨练,和煦的阳光照耀其身,惬意而幸福。此时此刻,呈现在眼前的和平村,充满诗意与活力。
二
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阳光正好,顺着一条花草摇曳的入户路走进一户农家,62岁的村民刘应珍在整洁的院子中晒着太阳剥着花生,顺便照看着儿孙及几个小朋友玩,享受着一份闲暇的幸福慢时光。门前的稻田里,遗留的稻茬重新发芽出5厘米左右的嫩苗,20来只白鹅、麻鸭扑簌起翅膀穿梭其间,或追逐着去年没抓完的稻花鱼,溅起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
“去年种了6亩水稻,承包了部分村民的土地20多亩用于红苕和包谷,现在政策这么好,水泥路通到了田间地头。只要人肯做,生活自然就好了。”刘应珍家是去年获得的最美农家,三层楼房窗明几净,厨房整洁,厕所干净卫生,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之一。
近年来,和平村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团结协作,因地制宜为民办实事,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改善民生,提升群众满意度,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和平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质改造。抓净化工程,治理厕所污水垃圾;抓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抓绿化工程,改善居住环境舒适状况;实施道路提质扩建,提升村民出行条件。目前,全村硬化通组公路28公里,进户道路硬化18公里,栽种紫薇、火棘等景观树3000余株,安装了250盏太阳能路灯,修排污沟渠7条约10公里。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和人畜饮水安全入户率达100%,改厕实现全面清零。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后盾单位州财政局驻和平村第一书记廖向前介绍道。近年来,和平村用活“五个到户”法宝,立足自然资源优势,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22年,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萝卜和辣椒,当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同时带动50余户村民种植100亩蔬菜,人均增收达4000元左右,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湾春水”。
三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欣赏和平村美景的最佳位置当属岩人山观景台,把目光再放远一点,四五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如碧绿的玛瑙,镶嵌在村庄周边。俯瞰,离目光最近的犀牛潭水库静静地横卧在村头,碧绿的水荡漾出密密麻麻的细浪。绿树倒影水中,大朵大朵的白云悬浮于水中,群山立于水中。临水而建,集灌溉、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水上乐园里,八方游客正纵情玩乐。
岩人山背后则是百亩花卉观光园、素有“空中花海”之美誉,百日草、格桑花、千日红菊花、美人梅等花卉,随着季节的变化,变幻着流光溢彩的美丽身姿。
近年来,和平村整合利用荒废坡地和山塘,开辟花卉观光园、垂钓休闲园、民宿美食园、水果采摘园,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构建“民宿+美食+度假+垂钓+研学”的旅游产品体系,把乡里的“好风光”转换成为村民手中的“金饭碗”。
满园春色花为媒,人与自然乐融融。观梅花,近距离欣赏为最好。二月末,亲临和平村梅花观光园内,朵朵美人梅竞相吐艳,婆娑多姿。一朵朵如蝶、一簇簇似锦,一大片则是花海了,诗意的画面,吸引着四乡八寨的游客来此打卡。
初春的阳光照耀着村庄,村庄散发出生动的乡野诗情。和平村,宛若一颗散落在绿水青山中的明珠,正搭上新时代的东风快车,充当起美丽乡村乡的“排头兵”,发光发热,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