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杨
电话里对父母说我要回家。
走进巷子口时,远远地就发现母亲坐在门前的小矮凳上,身子对着大路正翘首盼望着什么。看见我的身影一出现,整个人都挺直了,急忙从凳子上起身,迎着我走来。不由分说地抢过我手上的东西帮忙提着,一边还抱怨不停。“回就回来呗,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你受累不说,我们又用不了吃不了多少!”话虽然这样说,但脸上早就笑开了花。
一进家门儿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儿,一看桌上,满满当当的,都是我爱吃的菜。父亲一边摘下围裙一边乐呵呵地对我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卡在饭点上!”
围桌而坐,父母不断地往我的碗里夹菜。一边夹还一边说,“哎呀,多吃一点!在外面没啥好吃的,整个人都变瘦了!”那架势,就像冬月里拼命催肥年猪一样。
陪了父母几天,就要回去了。收拾行李时父母没说挽留的话,就一个劲儿往我包里塞从地里刚摘回来的新鲜蔬菜、做好的腌菜干菜和香肠腊肉,恨不得我把家里所有吃的都带走。忙碌间,他们的精神势头变迟缓,脚步也变沉重了。
父母送我到门口,我出了家门往外走。走得好远好远,快要走出巷子口时,心有所感倏然回头,发现父母依然相倚着站在门前,遥望着我的背影。就像一棵老树,只剩下苍老干枯的枝干。
似乎看见我回头了,还对我缓缓地挥了挥手。我不动他们也不动,我动了他们还没动。
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想父母应该是看我们背影最多的人。我们从出生开始,便开启了与父母的离别之路,越走越远。每个阶段,每次离开,都是他们在目送我们的背影。 从蹒跚学步到离家求学,从承欢膝下到结婚成家。我们离父母越来越远,无论是从空间上还是心理上。
有句话我一直记得:“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爱指向别离。”所谓父母子女,不过是一场美丽的遇见,一场盛大的离别。而我们每次离开,都留下父母等在原地,目送我们一往无前的身影。有时候自己走得太远,忘了回头看看身后的人,他们一直在默默等候。
父母在门前的等待,是我们心灵停靠的港湾,是永远温暖的守望,是永恒不变的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