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2月12日

追“龙”者说

◀吉首市马颈坳镇扎龙手艺人张清龙举起扎好的龙头,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钢火烧龙”现场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相关视频请扫二维码

文/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宜芝 张 衡 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举起新扎的龙头,吉首市马颈坳镇扎龙手艺人、今年59岁的张清龙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马颈坳镇迎来一场自由热烈、激情彪悍的古老民俗活动——钢火烧龙。

制龙是第一道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扎龙看着简单,工序多着呢。扎一个龙头要花费近一个星期时间,每一步都考验扎龙师傅的整体审美和对龙的理解。”当天下午,在马颈坳镇溪马社区居委会,新扎的4条长龙威风凛凛,正等待上阵。张清龙手握画笔,一遍遍地给龙头补色,经过时间打磨洗礼的双手,有了岁月感。

张清龙生肖属龙,名中有“龙”,还会扎龙,因此他笑称和“龙”有解不开的缘分。12岁时,他被老艺人手下活灵活现的长龙触动,便跟着当地的扎龙师傅学习,成了一名扎龙手艺人。多年来,张清龙一直精进手艺,赋予了长龙浓厚的色彩和被看见的力量。

对张清龙来说,春节是忙碌的。今年春节前,他就着手准备扎龙头。砍竹子、破篾条、扎筋骨、糊纸、勾线、装饰、组装……每一个环节,他都倾注时间和精力,每个龙头上,他都写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和祝福。

“马颈坳镇‘钢火烧龙’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对马颈坳人来说更是日常生活。每年元宵节,‘钢火烧龙’是每家每户都要参与的事。”张清龙说,完整的“钢火烧龙”由制龙、制药、接龙、烧龙、化龙5道环节组成,缺一不可。

天色渐暗,钢火师开始点燃钢火,焰火如瀑布般喷涌而出,随着舞龙汉子们大喊一声“起”,被沸腾人群包围的4条长龙似有了生命和灵性,在灿烂钢“花”中腾跃飞舞,五彩夺目。

舞龙者卖不卖力,围观者一看便知。

一碗火辣的烈酒酣畅入喉,23岁的溪马社区居民卢志明脸上红润起来,像是攒足了浑身血性,要在今夜释放一空。他赤膊上阵,轻松托举龙头,在锣鼓、钢火、喝彩声中索性冲到钢“花”正前方,在焰火中沐浴。

“‘钢火烧龙’又狂又野,是场力气活,老一辈人舞不动了,担子便落在了我们肩上。”从追着火龙跑到举着火龙舞,从围观者到表演者,卢志明几乎没缺席过镇里的“钢火烧龙”活动。

“钢火烧龙”活动自然少不了锣鼓队的加持。人群中,乐手们敲起鼓点,节奏由慢变快,激发“钢火烧龙”狂野的节奏。

“一场下来要打近3个小时,好几天手部肌肉都是酸麻的。不怕累,因为热爱。”小的时候,每有“钢火烧龙”活动,溪马社区居民黄磊便紧跟在锣鼓队后面。如今,老艺人退下了,20岁的黄磊接过了锣钹,成了镇里最年轻得力的乐手。

他们都是追“龙”者,他们热烈自由、鲜活真实,追的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2023-02-12 1 1 团结报 content_104745.html 1 追“龙”者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