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2月19日

后疫情时代湘西旅游思考之二:

赛道抢跑与场景创新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 刚

2021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定义了“旅游是一种生活、学习和成长方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解读:不是作为供给侧的旅游业来定义旅游者,而是作为需求侧的旅游者来定义旅游业。

当前的旅游业发展现实,也正在由“目的地有什么”演变为“旅游者得什么”,由资源展示演变为游客挑拣。那么,湘西旅游有没有在顶层设计和基层认知两个层面应对了这种趋势?

《规划》还认为旅游业“未来的形势”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应当从中看到的是,“不确定性”恰恰意味着一个最大的确定性,那就是洗牌:思变者未必活,不变者必须死——机遇与风险并存。

这对于旅游业后发的湘西来说,其实是利大于弊——我们没有那么多既得利益的包袱,我们可以轻装上阵、灵活转身。

造成这种必变局面的因素很多,择其重,可以描述为“疫情扰乱下的消费升级”。

仅从旅游业角度看,三年疫情将一众发展层次参差不齐的旅游业主体,强制到同一起跑线上,并积累了强大的重赛势能,只待疫情结束,新的旅游商业逻辑、产业形态、动线玩法将会潮涌而生——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但如果我们湘西旅游没能在此期间“卡住身位”强势挤入主潮流,很可能重新回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常规戏份中沉沦。

“窗口期”之所以珍贵,就在于“良机稍纵即逝”。2023年的春节旅游形势,让我们恍惚看到某种翻身希望“呼啸而来”,就怕我们看不到它也许正在“呼啸而去”。

许多旅游业界精英都已认识到,“未来必变且未来已来”,谁对此具有更清醒的认知、更精准的预判、更果决的抢跑,谁就将赢得未来。

在任性的游客用真金白银当裁判的旅游业赛道上,“蓄意抢跑”才是王道。

特别是对旅游业核心载体——景区来说,未来将必然围绕着IP升级、业态升级、玩法升级、营销及传播升级开展新一轮竞争。当前,湘西各主要旅游景区应当乘着大批老牌景区积弊丛生、转身困难的时机,以“资源禀赋仅仅是玩法附着物”为底层逻辑,对景区进行坚决的创新提质。

怎么创新?怎么提质?

要想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是“解决”制造问题的人——我们只能从游客出发,重新解读游客、认识游客,一句话——为游客而创新。

“游客是离开惯常环境的居民,居民是回到惯常环境的游客。”无论游客还是居民,都需要在某种“场景”中生活。只要我们的景区,创造出更有美感、爽感、舒适感、新鲜感、异质感的场景——只要我们创造出他们需要的价值,就必然受到他们的欢迎。

这个“场景”其实已经超越了旅游产业的狭义范围。从需求牵引供给的原理出发,服务本地居民的商业、文化、交通等行业,甚至所有行业,都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在地化”产品,而旅游发展也将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出行乃至其他服务,共进共赢——或许这才是“全域旅游”的正确姿势。

那么,我们湘西是不是可以解放一下思想转换一下思维,以创造时尚价值为引领,将影剧院、歌舞厅、电竞场、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商业街区乃至各种艺术节会等“活化空间”做成有旅游价值的“场景”呢?

成功的场景必然带来旅游的人群,即实现了“场景为旅游引流”;而踊跃的游客必然带来无数的商机,则实现了“旅游为场景引流”,进一步吸引商业乃至资本的目光,制造出更上层楼的“场景”——这样的双向引流,实在令人垂涎欲滴啊。

即便在湘西农村,还有“乡村振兴”这个极富创新空间的政策利器——只要你创新打造出“游客喜欢的场景”,那么你就一定同时获得了“乡村振兴的场景”——这种长远双赢,同样令人激动万分。

恰恰又因为“神秘湘西”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为场景创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实在是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 2023-02-19 后疫情时代湘西旅游思考之二: 1 1 团结报 content_105052.html 1 赛道抢跑与场景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