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正凯
一
二月,微风轻曼,大地散发着孕育的气息,众多花草树木开始把隐藏一冬的心事逐渐吐露出来。团结报社院子里,一棵棵香樟树已冒出细小的嫩芽,一兜兜山茶妖娆着身姿,花瓣宛若红玉玛瑙,正展示着春天的第一抹红。
“我们的联系村有位村民患了重病住院了。”2月10日,刚吃过午饭的同事们三三两两路过院子,忽然有人冒出了这句与新春余韵略微有点“相悖”的话。
“是哪个同事的联系户?是什么病?现住在哪家医院?”每一句询问的话略显急迫,并带有一丝丝焦虑。
“是广告部刘香环的联系户,好像说是心脏冠脉双支病变,现住在州人民医院。”
2月10日中午,刘香环的手机响了,铃声有些急促。
“我心脏出大问题了,2月9日到医院住院治疗,要做支架手术……我借了一些钱,医生说不够,后期治疗还要钱……”那声音断断续续、有气无力。
“慢慢说,不要急,我把你的情况如实向领导汇报,一定会给你想办法的。”刘香环在电话里安慰着他。来话人名叫向道斌,是刘香环在大板社区的联系户。
龙山县里耶镇大板社区是团结报社的乡村振兴联系点。自2021年来,报社派3名工作人员常年驻村,实施一系列相关项目,开展引智助学、一月一走访和“六查六看”“走亲戚”等活动。
报社所进行的一系列“亲民”行动,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让大板社区居民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昂首阔步地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41岁的村民向道斌,离异家庭,上有父母,下有一女小学在读,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遭遇了病魔的袭扰,这事,自然而然地转移了帮扶干部的“注意力”。
二
夕阳的余晖倾洒在报社办公楼的玻璃上,闪耀着与院子里山茶花一样的色泽,又像是投射在一泓湖面上,泛起一阵阵七彩涟漪。
2月10日下午3时许,面对帮扶对象无奈的求助,联系干部刘香环、驻村工作队员龙蛟即刻赶往医院,看望向道斌,并了解相关情况。
“我们马上联系一下‘轻松筹’网络平台,通过众筹方式为向道斌筹得一点是一点。”接到消息并了解真实情况后,广告部负责人与联系干部、工作队员共同酝酿着一场爱心救助计划……
轻松筹作为一款基于社交圈的面向广大网民日常生活的众筹平台,发起筹款时除了要提供患者和收款人的真实信息外,还需提供患者的疾病诊断证明、收费票据、病例报告、入院时间等,申请通过方可筹款。
当天下午5时,有关向道斌的家庭情况信息、病情证明资料等,带着团结报社人那一份饱满的爱心情怀飞向轻松筹网络平台,并完成相关审核手续。2月11日上午,向道斌的轻松筹筹款链接发来了。
冠心病双支病变,提示患者有两支大的血管可能存在50%以上的狭窄,如果患者冠脉狭窄的程度达到75%以上,称之为中重度的狭窄,可能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
向道斌已伴有心绞痛症状,属于中重度病情,必须实施手术,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治疗。
去年9月,大板社区的朱胜利与张春云夫妇同时身患重疾,先后因突发心脏主动脉夹层破裂、突发脑血管瘤接受手术治疗。夫妻俩治病花费50多万元,家中负债累累。得知这一情况后,报社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爱心捐款倡议,现场募集爱心款2.6万余元,用实际行动帮助朱胜利夫妇渡过难关。
2月13日上午,驻村第一书记刘旭前往医院看望、安慰并鼓励向道斌:报社和工作队会尽力想办法的……
热心,无处不在伸张浩然正气;爱心,无时不刻抒写奉献精神。团结报社一直把联系村的群众当做自己亲人。
三
轻松筹平台筹款链接发布后,第一时间,报社人纷纷拿出手机点开链接,你20元,我50元,他100元、200元……雪花般飘飞的小小心意涌入向道斌开设的筹款账号里。
这些表面上看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份筹款,实则是把一颗火热且真诚的心,融入到另一颗需要温暖的心中去。
“这是我未曾谋面的老乡,让我们传递爱的接力棒。”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的航船找到港湾。”
“这是我们的联系户,不是亲人胜是亲人,你献出的一份爱心,是患者活下去的理由。”
……
除了往筹款账号里打钱外,报社人纷纷转发筹款链接,并在转发的链接上方附上一些温馨感人、又富于敬畏生命的话语,令这一份轻松筹更有了人间烟火气息,触动着四面八方的人们。
从11日上午到第二天上午,仅仅一天时间,筹款数就逾7000元。
因为爱,所以爱。筹款继续,转发继续……
“我代表全家感谢团结报社、感谢所有的爱心人士。”向道斌的67岁父亲虽然体弱多病,并伴有口齿不清的口疾,但在说这两句感谢话时,却是那么清晰,这应该就是爱心所创造的奇迹吧。
2月14日下午,报社相关负责人一行3人专程到州人民医院看望向道斌。截至当天下午5时,通过轻松筹平台,社会各界已为向道斌筹集医疗费逾万元。15日,向道斌出院,回家休养。
经过支架手术后的向道斌正在病房里慢慢散步,脸色红润,与刚入院时的气色判若两人。他除了说一些万分感谢的话外,还特地表示:回到村里后,一定好好做事,经营好家庭,全力支持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此时,一缕阳光从半开着的窗户间照进病房,显得格外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