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华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良好的作风形象是老百姓是否相信一个政党、是否拥护一个政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1月9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全面从严治党说到底就是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建设解析到具体的执行点就是加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纪律建设。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抓好党员干部的纪律作风,塑造出钢铁作风的干部队伍,切实把党风纪律建设上升为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高度和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以铁面无私、久久为功的决然之心去抓去管,让全面从严治党威慑力深入人心。
旗帜鲜明树立纪律的敬畏之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八项规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全党以刮骨疗毒、猛药去疴的决心和意志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重塑了党的威信和人民的信任。新形势,要把纪律意识作为评判党员干部的第一标准。如果一个党员干部丧失了纪律底线,那么不管他再优秀、不管他能力再强也不能用他,更不能把他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岗位。因此,党员干部要自觉把严的纪律旗帜鲜明地树立起来,坚决筑牢自己对党和人民的理想信念,时刻做到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要清清楚楚地知道纪律问题是红线底线问题,一点都碰不得、沾不得,自己一旦碰到就会粉身碎骨、身首异处。要时刻以被处分过的贪污腐败分子来警醒自己,自觉做到预防和反对腐败,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把纪律的敬畏感大张旗鼓地树起来。
不讲条件维护纪律的权威性。纪律指的是党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它要求党员干部要依法办事、依规办事,绝不能在权力和职务面前动歪脑筋、想歪主意,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当模范。在面对利益诱惑面前坚守党性,管得住自己的手、收得住自己的心。在行使公权力中要有规有矩,不搞“灰色交易”。在面对风险挑战面前要有解决问题的本领,挺起腰杆主动作为,不畏畏缩缩知难而退。要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绝不做两面派、两面人,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让党的伟大事业在严明的纪律之中始终保持健康的肌体行稳致远。
动真碰硬永葆纪律的生命线。腐败是影响党的肌体健康的最大威胁,然而腐败常常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出现在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干部身上。客观上来讲腐败和反腐败斗争是长期存在的,反腐败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党的建设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基调常抓不懈地贯穿到底,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把党的纪律建设充斥到党的建设的各个环节。要在党的学习教育中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理想信念。要在扎牢监督制度纪律牢笼之中完善党员干部不能腐的体制机制。要在严打狠打贪污腐败分子中强化党员干部不敢腐的震慑。党员干部要做好纪律、工作、生活中 “洁身自好”的示范者,切实做到把“我”字看小,把“权”字看清,把“民”字放大,始终立身做事、刚正不阿、秉公执纪,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夯实党的纪律、筑牢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