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友
立功友:
你的长篇小说《白祭坛》已收到,仅看了引子,便令我震撼。
《白祭坛》全书以抗日战争期间湘西一支“筸军”奔赴抗日前线,捍卫祖国的历史为主线,再现了这支六千余人的“筸军”参与了淞沪会战中的嘉善战役,打得血肉横飞,此后,又参与了江西九江战役,长沙两次大会战,直到中日“最后一战”——湘西雪峰山阻击战,保卫战略要冲芷江飞机场的悲壮历史,充分展观了这支“筸军”的热气、霸气和血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过目不忘。
作者在书写“筸军”男儿铁血气概的同时,不忘将一些湘西儿女情长之类田国牧歌式的风韵编织进来,如此将湘西壮美与秀美交织的书写构思 ,备见作者写作功力,真是匠心独运。
关于“筸军”这段铁血悲壮历史的书写,此书结束时的最后一幕场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筸军”老统领陈渠珍从重庆回到凤凰后,小山坡上满是坟莹白幡,刺莓花白灿灿一片,如同一巨大白色祭坛。不少百姓哭着要这老统领赔回自家在战事中死去的儿子、丈夫,陈统领顿时老泪纵横,在青石板上长跪不起。如此悲怆一幕,为全书高潮所在,近乎一声万钧雷霆,而又戛然而止,令人大为震憾,也不禁泪挥,无从忘却!
有关湘西这支“筸军”悲壮事迹的书,据我所知,当年沈从文在抗日后期就曾想将“筸军”将领之一的田君健师长,以及也是“筸军”将领之一的自己亲弟弟沈荃合並加以写出,可惜抗日战争结束不久,国共内战,田君健在山东战场失利,自杀身亡,沈荃则在中共全国执政后不久开展的“肃反”运动中被“错杀”死去,以致使沈从文之想书写“筸军”抗日悲壮事迹的愿望落空。如今岳立功为之详尽写了出来,可谓也了却了沈从文的一个夙愿,同时也满足了我等湘西后辈一份企望。谢謝您了,立功!
另,我要与立功商讨的事则为,此则所写均为家乡湘西凤凰这支“筸军”的真实历史,因此,对这支“筸军”头领人物是否应隐去其真实姓名,我看法认定没有必要。如您将“筸军”老统领陈玉鍪(陈渠珍)写为陈玉轩,将“筸军”师长顾家齐写为谷子琪,均不可取,应以其真实姓名对应真实历史才要当。 行文中作者对这些人物心理活动的一些描述,是小说写作中作者作出的一些推断,是可行的,读者会理解的,不必因此而改动真实历史中真实人物的真实姓名。还有,您所写的“洪城”应为今之洪江吧?
刘一友
202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