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2月28日

阅读 ,永远在路上

陈长雄

从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到现在的手机电子阅读,变化的只是阅读方式,不变的是书籍给予人的精神力量和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无论春夏秋冬,读书都是一件乐事,让人欲罢不能。在喜爱阅读之人眼中,书卷比画卷更美,书香比花香更醇,所以古人凿壁借光为读书,囊萤映雪也为读书。阅读永不过时,它能让读者汲取新知识养分,不断收获成长。读书即有助于做事,也有益于做人。

选择合适的书籍。书籍的选择对于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在阅读之前,读者的大脑中一定会出现“有趣”“吸引人”的想法,这样的选择也不错。当然,还要有不错的内容。一般而言,一本内容好质量高的书籍,或多或少使人有所受益。现实中,一些人热衷麻衣相术、厚黑理论等,手里拿着红色经典、捧着马列名著,心里却暗藏欺世盗名的心思;有的自称“秀才”的人爱学习,学的不是马列主义而是庸俗哲学,学的不是干事之道而是阿谀奉承;有的自封“专家”的人热探究,探的不是百姓民生而是官爷相门,究的不是解疑解惑而是左右逢源。这些现象,反映出不少人存在的学习心态不正、思想不纯、作风不实问题,应当引起警惕。读者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了解新领域,掌握新技能,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运用好学习方法。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也要向专家学者学习;在修好学习之品、学习之徳的同时,还要向精神榜样、道德标杆、时代标兵学习,学家风家教,学大善大爱,学公仆之心,学党性品质,学廉政风范。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每天忙完公务和琐事后已经觉得很累了,没有时间或者提不起精神来看书,但事实上,时间与精力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也就说,读书应勤,学会见缝插针。古时笃学之人,纵然忙碌,也会利用“三余”“三上”的时间来读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由于每个人的兴趣和专长有所不同,要让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获得更多的精神给养,应该有选择地去读书。只有有针对性地熟读精思,精益求精,才能让贫瘠的心灵变得肥沃起来。

学会思考和交流。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主动去思考和理解。书中或文章的内容毕竟是作者自己的思想精华,读者也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心得体会。读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认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和含义,理解作者的意图。这些观点、含义和意图一般仅从文字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需要读者在反复琢磨中体味,才能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获益匪浅。同时,我们要学会与人交流。读完一本书以后,试着去与人交流你所获得和理解的内容和思想,彼此分享好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得到效果最大化。此外,口头和书面交流都是很不错的方式。

推动实践之转化。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精用是读书的试金石,也是读书成果的“实战场”。获取知识后,要善于将其转化为指导现实的思想理论,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会避免陷入“蛮干、瞎干、胡干”误区,而同时面向实践的阅读才会避免走进“空谈”的尴尬窘境。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学习的根本,在于知行合一、躬行实践、见诸行动。要运用学习成果经常反省思想、检视言行、陶冶情操、锤炼品德,将所思所悟所得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不仅要读书破万卷,更要善于从实践这本无字之书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并要善于结合各自的工作,在履职尽责中有针对性地施展才能、尽展才干,抛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扬弃习以为常的思路方法,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障碍,努力成为处置急难险重问题的行家里手。

--> 2023-02-28 1 1 团结报 content_105756.html 1 阅读 ,永远在路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