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3月16日

52厂:大山深处的“三线企业”

李诗刚

闲来无事,脑海突然闪过:往怀化市沅陵县方向转转吧!我总是喜欢以这种方式,消磨无聊的时光。尤其内心苦闷无法排解时,便会约上章兄,骑着旧摩托,沿319国道兜风,任明媚的阳光暖暖洒在身上,再看看远处的山峦、近处的小溪,心情便跟着好起来。

那次,我们驱车前往曾经的“三线”军工企业52厂。一路上,农家小院越修越漂亮。不多时,便到了目的地。即将进入厂区的拐弯处,一个老人开了一个很小的代销店。我和章兄停下,各人买了1个蛋黄派、一瓶矿泉水,狼吞虎咽起来。然后,继续前行。

52厂全称国营五二机械厂。1986年,更名为长江动力机械厂。但当地人都习惯直接称其52厂。厂子于1966年在沅陵苦藤铺公社长冲坳建成。据了解,曾经沅陵境内有航空部下属的3个三线军工企业:分别是五一、五二和五三厂。五一厂位于沅陵县城对面,现早已不存在;五三厂位于麻溪铺镇,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只有这个五二厂,因为地势更偏远,因为这里曾是生产国产战斗机零部件的主要基地,当然在外界眼里,也更神秘。如今,这里早已不再生产,但我还是有一睹其面目的冲动。

厂子旧址还在,昔日辉煌依稀可辨。展现在眼前的,尚有大片住宅区和少量残破的厂房旧址。我慢慢走着,它的败落丝毫不影响我近距离感受这里曾经的繁荣与闹热。只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一时之间,时光似乎突然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火热场面。

在一栋独立的青砖黑瓦两层苏式结构房屋前,偶遇一老年人,他正埋头苦干,移栽家门前的那棵大樟树。老人是苦藤铺当地人,年轻时在厂里做临时工,所以了解很多52厂的情况。据他说,当年厂里气势不得了,一个小山坳,整整8000人住在这里,加上家属、流动人员,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县城。这里有厂办子弟学校,有医院,有警察,有俱乐部。那时,厂里各条道路绿树成荫,周围青山绿水,风景优美异常。厂里的职工,绝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他们很爱卫生,将每条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厂区整洁而舒适。“这里,现在90%的房屋都已经被拆除了。”老人感慨着说。

据说,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沅陵交通条件落后,工厂整体搬迁去了条件更好的岳阳市。如今的52厂,仅仅只是老辈人心中一个渐行渐远的记忆。随着时光流逝,记忆终将越来越模糊。

厂子面积很大,依山势沿路往里进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气息渐浓。厂里时代印记浓厚,砖墙上,随处可见粉刷的大幅标语,诸如:“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之类比比皆是,令人精神振奋。时隔40年后的今天,残存的标语口号仍依稀可辨,让人感慨当年的老产品质量就是好,连石灰字都是如此。

除了成片的青砖房,这里还有一大特色,便是用青石垒成的众多石头屋。这些青石,都是当年挖防空洞挖出的石头。技术人员就地取材,用以建房。房子建得很坚固,住在里面,冬暖夏凉,让人不由得佩服那时人的智慧。当年的干部工人搬走了,现在都是些附近村民在住。因疏于管理,好多房子破败不堪。

走到尽头,便是一处山崖,一股流泉从山顶喷泻而出。山脚下,很隐蔽的藏着三个大型山洞,应该是存放重要物资的仓库。走近看,洞分两层,上层洞口极小,里面却极宽敞。如果架上一挺轻机枪守住洞口,应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洞内一片漆黑,深不可测,令人毛骨悚然,在内呼喊一声,回声阵阵,刺痛耳膜。

夕阳斜照,该返回了。回望这片土地,突然惊喜地发现,一家新开的婚纱摄影基地,在山脚处建成了。绿茵茵的人工草皮,在枯黄的山坡上,给人以温暖,给人以信心,还给人以力量……

--> 2023-03-16 1 1 团结报 content_106782.html 1 52厂:大山深处的“三线企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