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浩
岩砬窼苗寨渡槽其实算不上一个景点,但却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热门“网红打卡点”。
3月6日,沿354国道,驱车前往凤凰县阿拉营镇黄丝桥村岩砬窼苗寨。春风吹拂,一路思绪万千,不禁在想,这个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打卡点,到底有何独特之处?这样一座水利工程,又为什么会成为网友喜爱的打卡地?
“可惜这里是禁飞区,不然总能出几张美图。”游客胡女士夫妇从张家界自驾出游。他们一路上选择的都是短视频平台推荐的“网红景点”,从吉首黄石洞水库到麻阳步云坪看油菜花海,再来岩砬窼苗寨渡槽拍照,“‘野生’景区容易出片又纯粹,是我们的出行首选。”
和胡女士一样,吉首龙女士刚到就全身心投入拍摄,随后立即在小红书、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统统发布一遍,仿佛她就是专程过来发朋友圈的。
仔细看这座渡槽,高约数十米,长约四五百米,分为上下两层,由岩石搭建,上层主要走水,水渠周围设有护栏,人亦可通行。下层就是在网上红火的古罗马建筑风格桥洞,目之所及,石头砌成的墙体巨大而厚实,多层同心的门洞将纵深感拉到极致。诸多桥洞迎面扑来形成的视觉冲击,有时空错乱、梦幻迷离之感。在这井然有序的结构下,既传达出庄重肃穆的氛围,又有千变万化的情调,独具美感。
不远处就是杭瑞高速公路,不少村中老人经常过来休憩。询问方知,渡槽大概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本用于灌溉送水,现因枯水期,渠中无水,布满青苔。每到雨季,水量充沛,水流湍急,仍可正常使用。不少村里老人参与过渡槽建设,更是建成后的受益者。当问到从何时来的人变多时,老人们面面相觑,说不出个究竟。但他们能明确的一点,是“桥洞里已经开了两家苗服出租店子”。
一座水利工程,因其不俗的出片效果,竟已有了乡村旅游的雏形。回程途中,不禁思考,年轻一代喜欢的旅游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创意时代下,文旅行业“好玩是第一生产力”,“野生景点”也催生出不少花式玩法。对于更注重追求真实体验与感受的年轻人来说,去哪里其实不重要,是不是景点也不重要,只要能发出与众不同的朋友圈,就值得他们为之“奔赴”。毕竟,“强社交属性”带来的仪式感,对他们来说,或许比旅游本身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