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仁
《人间值得》这本仅9万字的小册子,是女儿做主选购的。等捧读在手,仍不以为然。况且,早就过了读“心灵鸡汤”的年龄。可读着读着,还是被感动了。不只书写的生命伦理依然鲜活生动,更因为这是90岁仍未退休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的智慧结晶。
经历过战争、经济大萧条,跌宕坎坷,拥有丰富阅历和行医经验的她,向读者娓娓道来人生如何“值得”,不愧对生命的绽放。无论工作、人际关系的烟火气,还是爱、幸福、死亡的宏大叙事,都让人懂得,人间值得。
“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从出生到死亡,都是一个人。父母总有一天会撒手而去。即便你十分心疼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独立,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生命的自在状态,则在于独立与自主。“我的青春我做主”,把握自己的命运,不被时代所裹挟,不为从众所左右,也拒绝被物欲所吞噬。
当“一个人在生活”的时候,孤独就成了一种常态,安于孤独,学会独处,才会在人际关系中通达和从容。只是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好,生活处处都有乐趣。何况,当你真正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哪怕是至爱亲朋。
中村恒子因“遇人不淑”,丈夫酗酒,婚姻不幸。但坚持以一己之力养家糊口,靠着勤奋工作,实现经济和人格双重独立。到了晚年,依旧与儿子毗邻而居。既不想介入孩子们的生活,同样不愿意子女干扰自己的安宁。与人保持适度的距离,在我看来,是她一生安稳工作享受工作的秘诀。
心理疾患中多来自人际关系的困扰。别人的不作为,不帮忙及至忘恩负义,都会让自己自寻烦恼。恪守“一个人生活”,既不会认为别人的给予是理所当然(包括父母),反而会感谢所得到的一切,从而尊重别人、珍惜他人,哪怕是微小的付出,最终赢得对方的尊重。
“一个人在生活”,是对每一个独立个体的接纳。基于此,才能保持人际关系的理想边界。人生不如意人十有八九。无论作为父母、师长,还是知己好友,都不应把改变别人当作一种追求。不幸的亦是,改变他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而获得快乐,而是追求“自己怎么做才会快乐”,也不要想着改变环境,而是“怎样努力让自己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愉快地度过”。中村恒子就是在漫长的等待中,静观丈夫向好的转变。我认为,这应该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不二选择。
“一个人在生活”,让幸福观也变得丰富多彩,言人人殊。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是故,既不要与人比幸福,也不要刻意追求“必须要幸福”。事实上,比较只会让自己不幸福。不奢望,不强求,不比较,不争竞,不焦虑,不抱怨,不越界,珍惜每一个当下,即会幸福满溢。不管金钱还是生活方式,适度便好。如果抱着“别人有什么,我也必须有”的想法,结果只会一团糟。
所谓“在生活”,其实就是珍惜当下。圣经上说,“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相信明天太阳会一样升起,故事同样会出彩。人所做的就是抓住今天,快乐地享受今天,不要让臆想的忧愁和不测的恐惧,破坏了今天上天赐给你的生命时光!
作者健康地活到90岁,90高龄仍然健康地服务社会,中村恒子的成功经验就是“只关心眼前的事”,只做好一天的工作。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幸福指数就会一路丰盈。书中,中村恒子终其一生的智慧写道,“人生,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这与中国的修身之法十分契合。一个人先修自己,齐家,然后才能治天下。而如今多数人的弊病则是先人后己,志大才疏,夸夸其谈,空谈误国。
罗曼·罗兰曾说过:“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相信人间值得,生命美好,活出每一个有价值的个体,那么社会就和谐安适,时代就会文明进步。最终归回初心,不负韶华,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