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远湘
春天,观花赏花是人人都有过的经历,但一般都是“走马观花”。我也如此,每到春天,就背着相机到处观花、赏花、拍花。近几年,不仅在当地赏花,还相继去了广西北海、广东广州、海南海口儋州等地的公园、植物园去赏花、拍花。
清明前夕,我在海口的万绿园(园林式公园)遇见了盛开的木棉花,瞬间激活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勾起了我对44年前“仲春”时节在自卫还击战中而牺牲的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据资料介绍,木棉花不耐寒,适合在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长,所以,在湘西难以见到。以前,我对木棉花既不认识,也不了解,是在一次刻骨铭心的聊天中了解和铭记木棉花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部队回家探亲,遇见了在广西边防部队服役、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同乡退役老兵,他讲述了发生在1979年的那场战斗。
他说,开战前夕,部队进行了战前动员,讲述了侵略者的种种罪恶行径,他们把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我边寨人民,将地雷和竹签埋在我们的田野里、学校的课堂边,边防军民惨遭杀害……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许多战士上交了请战书,部分战士还留下了遗书。有些在遗书中写道:“如果我牺牲了,请将我安葬在木棉树下……”
1979年2月17日黎明,祖国西南边陲,我军万炮齐发,坦克轰鸣,机枪咆哮,撕裂了沉静的夜空。各参战部队分别从靖西、那坡、念井、法卡山等方向同时进攻、穿插。他们部队一直驻守在边防,对边境地形和敌情相对熟悉,首当其冲执行了先遣任务,负责打穿插,从敌正面撕开口子。要在对方的枪林弹雨中占领有利地形,抢占制高点,为大部队进攻扫除障碍。战斗异常残酷,身边战友先后负伤、牺牲。某部8连战士李志仁,在战斗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身经多次实战,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保肯战役战场上火线入党。他在掩护身负重伤的战友撤离时,只身一人与多股敌人周旋,确保了战友的安全。最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在这次自卫还击战中,先后还有同乡王国荣、尹诗福、吕书月牺牲,他们均长眠于广西防城烈士陵园的木棉树下。
战友们为何钟爱木棉树?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当年还没有上网一说,只能从书本上找答案。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木棉花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如杨万里《二月一日雨寒》中云:“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在现代,关于木棉花的诗歌与散文也是颇多,其中传播最广、最为脍炙人口而深入人心的,要算舒婷的《致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木棉树于每年3-4月开花,盛开时满树枝干缀满艳丽的花朵,如火似荼,耀眼醒目,极为壮丽。木棉树以其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艳似火的红花,被世人誉为英雄树、英雄花。记得清人陈恭尹在他的《木棉花歌》中赞颂木棉“浓须大面好英雄,壮志高冠何落落。”从此,我明白了英烈为何要求长眠于木棉树下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