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 刚
01
如果说上班是冲着挣钱去的,那么旅游就是冲着花钱去的,没毛病吧。
作为六根不净家中无矿的凡夫俗子,人生难道不是陷在搬砖和氪(网络用语,指付费充值行为)的死循环中吗?砖搬得越好,氪才能无脑;为了无脑氪,搬砖要卖力;无脑氪也许不对,但真得很香啊。
如果以波状线性来解析,我们的一生始终处于理性积累和感性释放的交替之中:波谷是积累,波峰是释放;挣钱是积累,花钱是释放;理性自律是积累,感性上头是释放;苟且的时候是积累,诗与远方的时候是释放;积累是为了获得释放的资格,释放是为了兑现积累的权益。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为了揭示一个事实:旅游状态中的人类,比工作状态的人类更舍得花钱,更容易被人“掏”出银子来。
而旅游场景中,最能合法合理地“掏”人银子,尤其是“掏”人预算之外的银子,莫过于休闲街区。
02
就比如你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三里屯、南京夫子庙、广州永庆坊、成都宽窄巷、长沙太平街,你不吃点啥玩点啥买点啥,你觉得值吗?你在这里花的钱,会算在旅游预算内吗?
这些地方,就是典型的休闲街区。面对喧嚣的店面、辉煌的灯火、琳琅的商品、兴奋的人群,来自远方的你能做到“眼耳鼻舌身意”无动于衷?你愿意保持消费理性?你好意思一毛不拔?
难。人性使然。此情此境,大多数游客会“图一时买得痛快”,花掉预算外的钱。
看,休闲街区就是这么一个合法“洗脑”的大卖场,提高旅游人均消费的“销金窟”。
03
休闲街区,往往是夜里更火爆。
网游及网购数据显示,充值和消费的高峰期就发生在晚上8点到凌晨1点之间,由此可见消费冲动往往发生在夜里。
全世界的滨海度假区都有一个现象,每天上午几乎没人,到了下午,大裤衩、大背心、拖鞋晃晃荡荡地出来了,晚上达到顶峰,直至凌晨方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场景,发生在“金吾不禁”、经济发达的宋朝。
人为何“白天理性、夜晚感性”的问题,或许与视野、光照、作息习惯有关。虽然未见有从生理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得出的科学结论,但人的自制力在夜晚低于白天是个普遍现象。
于是,“夜经济”获得广阔的舞台。
04
夜经济的基础是夜生活。那么,夜生活主要包含了哪些内容?
旅游经济专家魏小安认为,“夜经济”包含了夜景、夜游、夜宴、夜演、夜享、夜乐等6个方面,个人认为还要加个“夜购”进去才完整。
灯光亮化算夜景,游船步行街算夜游,店铺林立算夜购,餐厅排挡烤摊算夜宴,文化演艺算夜演,足疗SPA算夜享,歌厅酒吧算夜乐。总之你先要有夜景可看,有店面可逛,有美食可吃,有娱乐可玩,这是必备的基础,有这些才有“沉浸式体验”,然后才可以考虑用文化格调、文明氛围进行提质——“夜经济”大戏可演。
当然,“夜生活”也讲差异性,也讲特色“爆款”。打造接地气的“夜生活”场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城吃城”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并彰显鲜明个性。比如长沙湘江两岸视野好,玩灯光秀、烟花秀、激光秀、无人机秀,就很因地制宜,符合时尚之都的定位。
05
再说休闲街区。
休闲街区,你得先是个“街”才行。休闲街区的主要客源,主要是本地人,你在本地人都不来的地方建休闲街区,那是扯淡。所以成功的休闲街区,通常是因地制宜地建在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或居民聚居区。也有那些城很小、但游客流量特别大、过夜游客特别多的旅游集散地,也能在“大手笔+超级文案”的支持下,建成比较火爆的休闲街区。
那些远离大城市、人口不过数万、游客不过千人的小城,最好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打造休闲街区,风险太大,需慎之又慎。
休闲街区也不太适合新建,支持系统太过庞大复杂,投资动辄数十亿,还不一定能行。有那钱,不如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爆款景观或创新玩法,直接将地皮变成旅游目的地,还能衍生出一系列业态,带动一方经济。
06
对于湘西而言,个人认为能满足打造休闲街区条件的唯二城市,是吉首和凤凰,一个主要靠基础人口,一个主要靠游客流量。
目前,吉首的乾州古城已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走在了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前面。但国家认定未必等于市场认可,乾州古城的“夜经济”才刚刚起步,“夜生活”场景还需要大力完善和提质,距离“销金窟”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凤凰因为是国内一线目的地景区,打造休闲街区的关键条件也很优越——湘西能否拥有第二家国家级休闲街区,就看凤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