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刘 番
4月6日,古老的酉水河迎来了一群仰慕者——参加“幸福保靖·走进酉水河畔”全国名家助力乡村振兴写生活动的全国画家们。
从碗米坡镇首八峒村码头乘渡船过河,船桨划破水面,伴随发动机轰鸣声,不到十分钟便到达了第一站沙湾村。
刚上岸,画家们便各自根据经验寻找角度,画架林立在村里各处,画家们在白纸上挥毫泼墨,笔下山川河流,方寸画布里,虽只容纳一隅却意境深远。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海钟面对河湾悬崖已驻足欣赏很久,他感概:“写生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一些新的观察、新的触动、新的思考,沙湾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吊脚楼、铜铃舞,新奇的土家语言等都让我沉醉。因这些元素生发出更加丰富、更多元性的笔墨语言,画出作品。”
蕴藏于山水、田园、民居中的乡村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沉淀,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宝藏。土家族、苗族世代在保靖县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使得地方民族特色文化非常浓郁。
在创作的五天里,艺术家尽情亲近自然,全身心感受乡村文化。
“我们刚告别洞庭湖又来到酉水河,两者都源于长江,一个是潮平两岸阔,一个是山水画中游,因水相连。我还了解到岳阳保靖两地因结对帮扶有了29年的深厚情谊。所以我更希望能用自己的一套画水的语言来,表达记录这份情谊。”湖南美术馆副馆长、省美协副主席周玲子说。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谈道:“这次我们来写生创作,一方面是丰富我们的画作素材,发现更多祖国的美好风景,另一方面也是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记录乡村发展的改变。最让我欣喜的是乡村发展中文化也依然被完整传承保留下来!”
落日余晖下,画家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收起画板,背上画作,告别了沙湾这片酉水之洲,登上小舟,渡向对岸现代灯火,酉水河畔的邂逅就此定格,如同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