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袁 林 彭承根)4月14日,笔者从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今年来,我州狠抓“五个强化”措施,高效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强化隐患排查。聚焦“在册隐患点、农村切坡建房、行业管理重点区域、新发现隐患”四大重点,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三查制度,实现从“守点”向“稳点扩面”转变。今年以来,出动483组次1923人次工作人员,全覆盖排查地灾点、切坡建房隐患。
强化监测预警。发挥“科技哨兵”作用,加快100处普适型监测设备和284套自动雨量计安装运行。强化自然资源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联合会商机制,提高预警预报精度。健全以村为主地灾防治体系,落实“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递进式预警叫应机制,多渠道畅通通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联合州气象、州地灾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地灾预警信息5期,短临预警信息88批次。强降雨期间,紧急转移203户496名群众避险。
强化综合治理。大力向上申报工程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项目;加快在建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地灾避险搬迁等项目实施,尽早发挥效能;全力避免因工程切坡等人为扰动引发地灾造成人员伤亡。全州上争地灾防治资金3589万元,工程治理4个地灾隐患点,避险搬迁166户受地灾威胁群众,对100处地灾隐患安装普适型监测设备,在8县市开展地灾防治体系建设。
强化应急准备。准确把握关键环节,完善州县乡村及在册隐患点地灾防御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以村为主”地灾演练,以练代训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州、县市区联合地质勘查单位组建10支地灾应急处突技术支撑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90余人,配齐无人机、生命探测仪、全站仪等物资装备,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组织开展地灾避险演练48场次,5200余名群众参与;培训活动57场次,5998名基层工作人员及群众参加。
强化责任落实。压实各级各部门地灾防治主体责任,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三个一律”“五个到位”防汛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