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彭文娟
“快看,我们到北京了。”孩子们兴奋的雀跃声,扫去了一路的风尘仆仆。4月13日,4名龙山白岩书院小学《团结报》校园小记者田雨心、石语涵、覃瑶和王静怡,从湘西龙山乘坐高铁经长沙周转抵达北京,开启了为期四天的“希望之旅”公益研学活动。
探馆,扬起求知小帆
北京之行,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探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国家自然博物馆。
参观国家博物馆,是研学活动的第一站。身穿印有“团结报”字样的小黄马甲、头戴小黄帽、胸前挂着记者证的小记者们一到,就收到了工作人员赠送的文创产品——笔记本。“复兴之路”展厅是小记者们最感兴趣的展厅。在这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展示了中华民族100多年的复兴之路。小记者拉着志愿者问个不停,手上的相机也拍个不停。
“作为中国人,我们深爱自己的祖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列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创造者、传播者、践行者和建设者。”快走出展厅时,小记者田雨心趴在边上的台阶认真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在自然博物馆里,来自北京的小志愿者高楚唯为大家当起了讲解员。在高楚唯的引领下,孩子们从热带雨林来到非洲大陆,从陆生动物渡到了海洋生物,也从生命起源走到恐龙灭绝。一次“穿越”之旅,让来自神秘湘西的小记者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感触如此真切……
“希望之旅”从2013年开始启动,由著名爱心企业家杜瑛卓先生等发起,到今年已经走入第十个年头。今年,白岩书院小学《团结报》校园小记者们和河北、江西两所学校的另外6名学生,一同获得了这次研学机会。 活动每年以“华人少年作文大赛”为评选平台,为获奖的边远山区的优秀学子提供免费去北京的公益研学机会。
让偏远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触摸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脉搏,在学海中扬帆远航,正是“希望之旅”公益研学活动的初衷。
交流,打开心灵小窗
学校,是“希望之旅”每年必安排的行程。
第一站是北京汇文中学。这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中学,也是“希望之旅”负责人杜瑛卓先生的母校。在这里,孩子们首先体验了生物实验课——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洋葱做了一份扎染作品。随后,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体验了汇文中学特有的天文课。你看,在天象馆的穹顶上,在茫茫“星空”中,大家寻找着牵牛、织女星,以及传说中的天河……科技的进步让孩子们心灵的小窗大开。
在北京东城区板厂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精心准备了一堂主题班会。班会上,板厂小学的同学们展示了首都小学生的高素质,诗歌朗诵、乐器表演、书法作品、阅读分享展示热情奔放,四二班的班主任及其家委会成员,特意为小记者们准备了礼物,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此次研学的最后一站,是小记者们最期待的清华之行。来到这里,大学的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小记者们体验了手工制作和科学实验。在环境学院做实验时,小记者们好奇的小脑袋将志愿者围的严严实实,眼睛里的小问号不停往外冒,这群学霸级的哥哥姐姐,俨然成了星光璀璨的“明星”。当大学生志愿者将精心准备的书籍和带着祝福的卡片赠送给小记者们时,孩子们小心翼翼接过、收藏。
龙山县白岩书院小学抢抓“双减”促进教育的新机遇,不断创新,积极为学生搭建活动实践平台,于2022年底成立龙山县白岩书院小学《团结报》校园小记者站,现有小记者177名。为开展好小记者活动,学校安排了专项经费,配备了专职的辅导员队伍,延请了省作协会员、国家级报社特约记者等专家学者担纲每周讲座的特约嘉宾……小记者站认真组织了很多相关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团结报社组织的各类征文和实践活动。不到半年,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作文水平高、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小记者,他们的作品还在省、州征文中获奖,在《团结报》等刊物上发表。参加此次活动的4名小记者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此次北京之行,4名小记者时刻谨记自己的《团结报》校园小记者身份,一路研学,一路采访。结对的小志愿者、汇文中学的中学生、板厂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和负责人、清华大学的学生以及活动的负责人,都成了她们采访的对象。
在清华大学采访时,小记者石语涵采访一名大二的女生当年高考成绩,女生谦虚地说:“不是很好,只考了690多分。”或许,作为小学生的她并不能理解这个分数的分量,但能理解这是学姐在学海中扬起勤奋与智慧之桨,破浪笃行的成果。
希望 ,浇灌梦想之光
一趟北京之行,小记者们充分感受到了“希望之旅”对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4天的时间,小记者们看到的太多,得到的太多,但我最欣喜的是孩子们再看外面的世界,眼里闪烁不息的光。
这是我作为带队老师第二次参加“希望之旅”活动,第一次去北京是五年之前,带去的那批孩子现在已经高二。出发前,那几个孩子写了几封信让我带给曾经陪伴他们的“希望之旅”的志愿者叔叔阿姨。我看到有个孩子这么写着:“我会再次回到‘希望之旅’。上一次,是一个少年的心中被种下希望的种子;下一次,是这个长大的少年与您一起播撒希望。”
就像我们的活动名称一样,他们眼里的那道光,叫做“希望”。愿小记者们在“希望之旅”之后,永远向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