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4月30日

坪年春天:

时光如歌 落在山河

路畅景和,苗寨乘风。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彭 宁 通讯员 向 蕊

坪年是一个极富哲理与思辨的名字。

坪是空间,是大地,是山河;年是时间,是岁月,是时光。时光如歌,落在山河,就是坪年。

这个春天,来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看时光落在山河,留下的印记,写下的故事。

云傍青山,茶盈峡谷

坪年的茶,满山满谷。

这个峡谷中的村庄,5个自然寨散落在谷底、溪畔、山腰,经春雨浸染,变成一幅云傍青山、溪流奔快的水墨画。

画幅中最打眼的,还是茶园。

最老的茶园距今约10年,村支书杨辉是首批种茶人。

“一组寨子紧挨保靖县夯沙村,再过去就是保靖黄金茶的原产地黄金村。2013年,三四户经常被夯沙村请去帮忙种茶采茶的农户开始尝试种黄金茶,我家也种了一两亩。”

10年过去,杨辉家的茶园已经“蔓延”成30多亩,依山连片,规整有序,生机勃勃。

“我们种过水稻、苞谷,也种过桃子、李子、金银花,还是种茶最赚钱。”老支书杨太平感叹。2007年至2017年,他当了10年村支书,亲历也见证了黄金茶如何成为村民脱贫增收的“大功臣”。

如今,坪年村茶叶种植面积3600余亩,户均超过15.8亩,人均超3.6亩。

春天的坪年,家家户户忙采茶,处处可见采茶人。

前些年,采春茶时忙不过来,大家就去隔壁岩科村、恰比村请人,但这几年隔壁村也陆续开始种茶,采茶人越发“珍贵”起来。

“难请哟!我今年是从花垣、凤凰甚至贵州松桃请来的一二十人帮采茶。”但杨辉话锋一转,“好在茶卖得好!今年明前茶3月1日开采,鲜叶最高时卖到一百五六十元一斤。”

时光不负努力,山河不负勤奋。

这个春天,种茶人和采茶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路畅景和,苗寨迎风

坪年的路,写满故事。

路是村庄发展绕不过的命题,对峡谷里的坪年来说,尤其重要却艰难。

“大概2008年,村里才通了条毛坯路。”杨太平回忆,“我当村支书时,去镇上开个会,坐车要往反方向绕个大圈。走路的话,要翻一座山,得两三个小时。”

杨辉也感受特别深刻。2000年左右,他借钱买了辆双排座微型车跑运输。“村里不通路,只能从吉首火车站跑到隔壁夯沙村。四五公里路跑1个小时,每人收费3元。路太烂了,挣点钱就用来修车……”

女儿上小学那年,去趟镇上仍然“遥远”,杨辉只能跨县在保靖县夯沙小学给她报了名。

但与路有关的苦与难,终成“老皇历”。

2020年底,一条隧道穿过横亘的山岭,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沥青混凝土公路,顺着峡谷,沿着溪流,蜿蜒铺进坪年。

这条路,“串珠成链”地连起沿途德夯、岩科、坪年、夯沙等多个苗寨,被誉为“最美茶旅公路”。杨辉再去镇政府开会,走这条茶旅公路,10公里,只需13分钟。

路一通,43岁的杨再通就决定回家创业。奔波半生,务过工,做过生意,召唤他返乡的原因,一是家乡的路,二是家乡的景,三是时代的风。

他注册了“最美苗寨坪年”账号,每天拍短视频宣传家乡,决心“要用一部手机做‘红’自己、做‘红’家乡”。他把有200余年历史的祖宅改建成“农家博物馆”,做农家乐、做民宿;把五六亩茶园打造成茶旅体验基地,设计拍照、拍视频的打卡场景……

网络,真是时代的风,不少游客真就循着短视频来到坪年游玩,在杨再通家的小院、茶园里体验和消费。

他粗略算了算,“最多时一天能收入两三千元,最远的游客来自北京、兰州、重庆……”

路畅景和,循路而来的,远不止游客。

“今年3月到4月中旬,我们已经组织约5000人次学生到坪年写生。”邵铁成是景森文化创意写生基地负责人,基地每年组织接待全国各地美术院系学生约2万人次来湘西写生。“峡谷、溪流、茶园组成的景色独特,但道路通畅易达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盛世如锦,苗寨迎风。

这个春天,来坪年,看山河故事,听时代之歌。

--> 2023-04-30 坪年春天: 1 1 团结报 content_109671.html 1 时光如歌 落在山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