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幼时并不识字,书本里的故事皆是由外祖父娓娓道来,在田埂上,在油菜花地里,在泥土芬芳的大地上……外祖父说,束发之年的他被国民党抓壮丁参了军,最终在一次国共遭遇战后,人生之路得以逆转。外祖父被编进了共产党的队伍,部队有规定,没有战争就下地干活自给自足,因为年纪小,只需要给队伍里干农活的同志送饭菜,第一次在部队中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到了晚上,宣传干事会给年轻的战士上课,他们在战火声中得以幸福的读书。因为外祖父在战争中受了伤,解放后他成了一名煤矿工人,继续建设祖国。说与我听时,他脸上那心满意足的神态,足以让我明白他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我读懂了外祖父的芳华,感悟到了有理想信念的生命之姿。
中学时,已识得汉字。书包由瘪到鼓,书桌自小变大,读过的书本也由薄到厚。博览群书、徜徉书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信念,令我流连忘返;挑灯夜战、满心学业,明日复明日明日不再来的紧迫感,让我砥砺前行。那些高考前的日子,老师对我们殷殷期盼,只因那句,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老师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高飞先读书;老师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老师说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长大后,我成为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而当班主任成了我生命的底色。学校从2016年开始招收西藏生,2017年,我担任了西藏班的班主任。学生们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在讲台上,很多孩子的脸颊都是红彤彤的,他们很安静,一双双怯生生、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瞪的锃亮,当我迎向他们时,又马上躲避着我的眼神。那堂课我教会他们第一个知识点:醉氧。我告诉他们,第一次来内地会醉氧,所以要注意,如胸闷、呼吸困难一定要和老师说。
带班期间,遇到过一件棘手的事情。班上四个那曲地区的学生来向我请假,需请假两个月回家挖虫草。一学期共四个多月,请假一半的时间还如何学知识?但另一方面,孩子挖虫草便可以赚到他们一年的生活费。正当我左右为难时,学校准备举办黄炎培创业大赛。于是我找到那四位同学,告知了这个好消息,见他们有些小疑惑,我坚定的说,放心参加比赛,保证你们能赚到今年的生活费。其实当时,我并不能确定参加比赛能赚够生活费,但是至少这次比赛是解决困境的突破口。自此,我和另一位指导老师陪伴着同学们查找文献资料,调研讨论,撰写创业项目书,一天几十遍的路演……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校赛进入到省赛,他们最终获得了省赛三等奖的好成绩,还收获到人生的第一桶创业金。项目领衔人洛桑次仁,投入到了创业的无限激情中,毕业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藏湘金草”。在抗击新冠疫情时,他和当地虫草市场为武汉等地共捐赠40余万元。他说,没有老师就没有他的今天,老师是他前进道路上的百科全书,他从老师那儿读懂了拉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的历史重担。——我读懂了人民教师平凡中的伟大。读书,读的是千万孤独,方能悟万千平凡。
如今,闲暇之余读《典籍里的中国》,从黄帝、炎帝到老子、孔子,再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的故事跳跃在广阔的时空维度,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读《典籍里的中国》就是一次次攀登民族文化高峰,畅游华夏历史长河的过程,也是一次次内心不断升华,精神厚度不断扩宽的过程。《典籍里的中国》涌动着自古至今,只属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风骨:一个人的生命所能企及的高度,取决于人生格局的大小,而所有大格局的底色都是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
从听外祖父的故事到读懂老师们的平凡,再到读古人先贤的家国情怀,无不揭示一个道理:怀揣中国梦,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方能学人所为,起点必是继承,传承祖父辈坚定志向,保家卫国——建设美好祖国的责任;师承皓首穷经,燃尽一生——指引迷途少年的情操;延续古圣先贤少时头悬梁、锥刺股——勤学苦读的铁骨。
君乃恰少年,读书正当时。传承鲜血红,励志报家园。追逐新时代,逐梦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