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5月10日

难忘啊,猛洞河边的那些“号子”

欧阳成 欧阳华

说起湘西土家族地区那些曾经有过的劳动“号子”,真就能勾起我们不少的回忆。在儿时的记忆中,但凡是在一些热闹的生产劳动场地,老班人大都自然地就会粗豪地喊起各种各样的“号子”。比如在山林里砍树拖木时,就有“拖木号子”;抬岩砌坎的,叫“抬岩号子”;聚众开荒挖生土,唱的是“挖土号子”;筑土坝平路基的,叫做“夯土号子”。然而让我们印象最深、最最难以忘却的,应该还是纤夫们在河谷险滩里逆水拉船时吼起来的“缆索(竹缆)号子”。

这些演唱“号子”的习俗起源于古时的哪朝哪代?在现存可查的各类古籍史料上,应该说从来就还没有过明确、统一的说法。其实这也没必要查得那么清楚。因为土家人历来就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劳动中大家邀约着唱唱“号子”,互相鼓一鼓劲,一代一代的又多是即时即景随口就来的,所以,你说会存有固定的可供承袭的文字版本么?

这各类“号子”,因为各自的劳动场景不同,虽然在唱腔、唱的内容和演唱方式上各各有异,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地方的。比如:早年间演唱时都是使用的土家人自己的民族语言;唱词一般都是即时、即景、即兴随口创作的;演唱的音乐板腔、调式,也都大同小异;而且这唱“号子”的目的,全都是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和情绪,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所有参与劳动者的热情,以求获得更好的劳动效果。

这里特别要说说早年的“猛洞河号子”(即“缆索号子”)。

保靖县酉水河上游分为两岔。逆水右上为土司王爷的老司城,即“司河”;左上可直达永顺府的,就叫“猛洞河”。过去的永顺府历朝历代由于不通公路,所以民众生活中天天都需要的盐巴、洋布、洋油、红糖、火柴及一些新式的生活及劳动器具等,全都要靠大木船从下游发达地区逆水运来。遇有陡滩横流,那木船就得由一帮子人用长长的竹索沿着河岸的岩坎、沙滩拉着向上爬行。这时,船头一般都只留一人用竹篙掌握着船的方向。领头的纤夫就会唱起土气但煽动性极强的“号子”,众人则边拉纤边热烈地跟唱哄托。那腔调、节奏,短促雄浑且气势十足,但节奏绝对与拉纤的步伐齐整得丝丝入扣。

拉纤时,汉子们几乎全都习惯了“河坝坪的卵、无人管”,精赤着身子,手脚并用。那黝黑油光的背,配上那始终高昂向前的头,河滩上、悬坎边,绷紧缆索,唱一声,爬一步,远看去,分明就是一幅十分醒目的巨型油画。

缆索一旦绷紧了、起步了,汉子们就一个个的一刻也松不得劲了。因为过程中若有一两个人想耍滑偷懒,便立刻就会影响到整体。整体的缆绳稍有松懈,那大木船立马就会顺着恶浪向下游漂去,不仅纤夫们会被拖得东倒西歪,船也随时会撞向下游的某处巨石崖壁,那造成的灾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这时河边上若是还有正在洗衣洗菜的妇人,或者有行色匆匆的路人,这些人一般都不但不会骂纤夫们的光屁股,反而会情不自禁地应和着汉子们的呼喊声而为之鼓劲。直到汉子们快要精疲力竭时,船终于上滩了,进入了一片稍缓的水域。再看纤夫们,仰天而卧的有,捶腰柔腿的有,胸部剧烈地喘息着,裆口的一团黑,此时便格外的醒目。

“猛峒河号子”的唱词也是怪有味的。下面就至今还粗略记得的一小段,呈现于下:

(领)缆索上身呢, (众合)哟嗬哟嗬,

松不得劲呢! 嗨啅嗨啅。

腰板硬起, 哟嗬哟嗬,

脚后蹬呢。 嗨啅嗨啅。

手巴岩头呢, 哟嗬哟嗬,

要抠紧吔。 嗨啅嗨啅。

屋里有婆娘, 哟嗬哟嗬,

等到的呢! 嗨啅嗨啅。

船上货物, 哟嗬哟嗬,

家家要呢。 嗨啅嗨啅。

就等我们, 哟嗬哟嗬,

船拢岸哟。 嗨啅嗨啅。

前头快到, 哟嗬哟嗬,

给嘎塘了。 嗨啅嗨啅。

船到塘口, 哟嗬哟嗬,

有酒喝呢! 嗨啅嗨啅。

……

当然除了“猛峒河号子”,其他劳动“号子”的唱词也各有特色。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总之,时代进步了,比如拉纤、夯土、拖木等好多原始、土气的劳动形式,现如今也大都不再有了。故而这些“号子”,有的也只仅在我们整理的“非遗”资料中还存有名号。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土家族先民曾经辉煌过的艺朮和精神上的珍宝,而且都曾是鼓励我们民族一直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的文化主管部门多曾通过艰辛、复杂的挖掘、搜集整理工作,再用现代的电子数码影像技朮,把这些快要失传的东西大都记录、保存得还比较完整,能让后人随时可查,永不忘却,这应该是一大幸事。

--> 2023-05-10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0141.html 1 难忘啊,猛洞河边的那些“号子” /enpproperty-->